房颤可引发心悸、气短、头晕或眩晕、乏力、胸痛等症状,不同人群有特殊特点,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易并发心衰、脑卒中,儿童患者少见且常与基础疾病相关,女性患者围绝经期激素变化影响其发生发展,有基础病史患者症状易被掩盖或加重,需关注各人群相关表现并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一、心悸
房颤患者常可感觉心跳加快,伴有心慌、心前区不适等,这种心悸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往往会更明显。例如,一些房颤患者在进行日常轻度活动,像慢走时,就会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紊乱且速度加快,这是因为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室收缩变得不规则,导致心输出量不稳定,从而引发心悸症状。
二、气短
患者会有呼吸急促的表现,在日常活动中,如爬楼梯、从事轻微家务劳动时,就可能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气短的情况。这是由于房颤时心房无法正常有效地将血液泵入心室,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进而导致气短。比如一位50岁有房颤病史的女性,平时能轻松爬两层楼梯,患房颤后爬一层楼梯就会感觉气短明显。
三、头晕或眩晕
部分房颤患者会出现头晕甚至眩晕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站立不稳、摔倒。这是因为房颤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脑部供血对心输出量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出现头晕眩晕。例如一位70岁的老年男性房颤患者,在起床站立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差点摔倒。
四、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即使是进行轻微的活动也会觉得劳累。这是因为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乏力。比如一位45岁的房颤患者,以往能正常完成一天的工作,患房颤后白天工作没多久就会感到浑身乏力,需要休息。
五、胸痛
少数房颤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压迫性、闷痛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因为房颤时心脏功能改变,心肌供血相对不足。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相鉴别,比如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等。例如一位60岁的房颤患者,有时会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时间较短,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特殊人群特点
老年患者
老年房颤患者上述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脑卒中(由于房颤时心房壁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所以老年房颤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房颤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例如老年房颤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食欲减退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儿童患者
儿童房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有关。症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呼吸急促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格外留意儿童的异常表现,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儿,可能在活动后出现比平时更明显的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
女性患者
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房颤的发生发展。女性房颤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仍符合上述常见症状特点,同时要注意激素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评估心脏情况。例如围绝经期女性房颤患者,除了心悸、气短等症状外,可能还会伴有情绪波动大等情况,需综合考虑激素因素对心脏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房颤时,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或加重。比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房颤患者,胸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或与冠心病的心绞痛症状交织,需要医生仔细鉴别诊断,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