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从多方面调整饮食,包括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蛋白质摄入(早期及不同GFR阶段有不同摄入量要求,儿童需精准调整)、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3g,水肿等患者更严)、合理控制钾摄入(依血钾水平,高钾时严格限高钾食物)、限制磷摄入(每日不超800-1000mg,选低磷食物)、保证足够热量摄入(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达30-35kcal/kg体重,儿童需支持生长发育)、根据尿量等调整液体摄入(无明显水肿少尿者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左右,水肿少尿无尿者严格限制)。
一、蛋白质摄入的调整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来说,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能在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同时,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例如,肾小球滤过率(GFR)在50-80ml/min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6-0.8g/kg体重;当GFR进一步下降至30-50ml/min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调整为0.4-0.6g/kg体重。对于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需根据年龄、体重及生长发育需求来精准调整蛋白质摄入,保证其生长发育的同时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二、控制钠盐摄入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水肿和高血压,需严格控制钠盐摄入。一般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3g。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进而加重肾脏负担。例如,水肿明显的患者更要严格限制钠盐,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钠食物。对于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压调节功能减退等情况,控制钠盐摄入对维持血压稳定、减轻水肿至关重要。
三、合理控制钾摄入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钾的排出减少,易出现高钾血症。所以要根据患者血钾水平合理控制钾摄入。一般血钾正常的患者,每日钾摄入量可控制在2-3g;若存在高钾血症,需严格限制钾摄入,避免食用香蕉、橘子、土豆等高钾食物。例如,当患者血钾高于5.5mmol/L时,应更加严格限制钾的摄入。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若出现高钾血症,会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需特别注意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四、控制磷摄入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磷代谢紊乱,出现高磷血症。要限制磷的摄入,每日磷摄入量一般不超过800-1000mg。可通过食用低磷食物来控制,如精制谷类、蛋类等。高磷血症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对于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磷代谢紊乱可能更为复杂,更需严格控制磷摄入,以维持体内磷钙代谢平衡。
五、保证热量摄入
要保证慢性肾衰竭患者足够的热量摄入,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需求,防止蛋白质作为热量被消耗。热量摄入可通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来提供,一般每日热量摄入应达到30-35kcal/kg体重。例如,可选择米饭、馒头等碳水化合物作为热量来源,同时搭配适量的植物油来提供脂肪热量。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来支持生长发育,避免因热量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加重肾脏负担。
六、注意液体摄入
根据患者的尿量、水肿情况等调整液体摄入量。一般无明显水肿和少尿的患者,液体摄入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左右;若存在水肿、少尿或无尿,则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避免加重水肿和加重肾脏负担。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减退更明显,对液体平衡的调节能力更差,需更加谨慎地控制液体摄入,密切观察患者的水肿、尿量等情况来调整液体摄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