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二期有恢复可能,受病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同病理类型及继发性因素中血糖、血压控制情况等影响)、自身情况(年龄、饮食、作息、运动等)影响,需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控血糖、高血压控血压)、进行肾脏保护治疗(用ACEI或ARB类药等减少尿蛋白)、定期监测,以争取更好预后。
一、影响恢复的因素
1.病因方面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果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慢性肾病二期,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相对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可缓解甚至临床痊愈;而一些病理类型相对较重的,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恢复相对困难,但通过规范治疗也有可能控制病情进展。
继发性因素:若是由继发性因素引起,如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病二期,患者本身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情况对肾病恢复影响很大。若患者能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肾病有一定恢复可能;但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影响恢复。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导致的慢性肾病二期,血压控制情况是关键,血压持续偏高会使肾脏损害进行性加重,不利于恢复,而良好控制血压可延缓肾病进展,部分患者肾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2.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在同样的病情下,相比老年患者可能更有恢复的优势。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肾脏的代偿和修复能力下降,所以恢复相对困难些,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恢复,通过积极治疗仍可改善预后。
生活方式:
饮食:不合理的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例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小球滤过负担,不利于慢性肾病恢复,而遵循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如适量摄入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可减轻肾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加重肾脏损害,所以低盐饮食对于慢性肾病二期患者很重要,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如小于5克)。
作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不利于慢性肾病的恢复。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可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节奏,对肾脏修复有帮助。
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包括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肾脏功能的维护。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肾脏负担。例如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二、恢复的相关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可减少高血糖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为肾病恢复创造条件。
对于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选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
2.肾脏保护治疗
减少尿蛋白:如前面提到的ACEI或ARB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能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等机制减少尿蛋白,延缓肾病进展,部分患者尿蛋白减少后肾功能可有所改善。
其他药物:根据具体病情可能会使用一些改善肾脏微循环的药物等,但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3.定期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促进病情恢复或控制病情进展。
总之,慢性肾病二期有恢复的可能性,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以争取更好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