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可致眼皮浮肿,机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致水钠潴留及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治疗用降压药(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噻嗪类、袢利尿剂)。非药物干预需限钠盐和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休息。儿童患者用药谨慎、需保良好作息和营养;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肾毒性、监测肾功电解质、注重饮食营养休息及心理。
一、慢性肾炎导致眼皮浮肿的机制
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水钠潴留,同时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从而引起眼皮等部位浮肿。
二、常用治疗药物
(一)降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除了能降低血压,还可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例如贝那普利等,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慢性肾炎患者适用,能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轻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进而减轻浮肿。但孕妇禁用ACEI,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ARB。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也可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帮助控制血压,减轻因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伤相关的浮肿情况,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二)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通过抑制远端肾小管前段和近端肾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消除水肿。适用于轻、中度水肿的慢性肾炎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需监测血钾水平。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对于水肿较明显或噻嗪类利尿剂效果不佳时可选用,能迅速增加尿量,减轻水肿。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老年人使用时更需密切关注,因为老年人电解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三、非药物干预对眼皮浮肿的改善
(一)饮食方面
限制钠盐摄入:慢性肾炎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宜控制在3g以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含钠盐高的食物,减少水钠潴留,从而减轻眼皮浮肿。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健康状况的患者都适用,例如儿童慢性肾炎患者也要遵循低钠饮食原则,防止因钠盐摄入过多加重水肿。
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一般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如以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既能保证身体基本营养需求,又可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生成,减轻肾脏负担,间接减轻浮肿。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肾功能减退时需进一步限制。
(二)休息方面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促进肾功能恢复,从而对减轻眼皮浮肿有帮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休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慢性肾炎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剧烈运动;成年人也应避免长时间熬夜、过度体力劳动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慢性肾炎患者
儿童慢性肾炎出现眼皮浮肿时,在药物选择上要更加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非药物干预方面,要确保儿童有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上除了遵循低钠、优质低蛋白原则外,还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浮肿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带儿童复诊。
(二)老年慢性肾炎患者
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肾毒性,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饮食上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且符合低钠、优质低蛋白要求,休息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人可能因疾病困扰出现焦虑等情绪,影响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