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并发肾病综合征需先明确诊断与评估,包括检查病情、评估孕妇和胎儿状况,然后采取一般治疗(休息饮食、防血栓)和药物治疗(权衡糖皮质激素等用药),孕期要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分娩时综合病情等选时机和方式,产后产妇和新生儿需随访。
一、明确诊断与评估
1.详细检查明确病情:怀孕时并发肾病综合征需通过多项检查明确,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若定量明显增多(通常>3.5g/24h)结合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等表现可诊断。同时要排查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需进行相关自身抗体等检查评估。对于孕妇年龄、孕周等情况也要综合考量,不同孕周对后续处理影响不同。
2.评估孕妇和胎儿状况:密切监测孕妇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等检查观察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各项生长指标,以及胎心等情况,了解胎儿宫内安危。
二、治疗原则与措施
1.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孕妇需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利于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饮食上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1-1.2g左右,同时注意热量充足,补充足够维生素等。水肿明显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宜<3g。
预防血栓形成: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孕期更易发生血栓,可根据情况适当使用抗凝药物,但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凝方式或药物,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如无特殊禁忌,可根据病情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其对胎儿的影响需综合评估利弊。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胎盘,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剂型等,但要注意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孕妇病情变化及胎儿情况。
免疫抑制剂:一般孕期不首选免疫抑制剂,若病情需要,需充分评估后谨慎使用,如环磷酰胺等有明确致畸风险,孕期禁用。
三、孕期监测与管理
1.定期产检:加强产前检查频率,除常规产检项目外,要重点监测尿蛋白、肾功能、血压、胎儿生长发育等情况,一般每1-2周进行一次相关指标检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胎儿异常。
2.胎儿监测:密切监测胎儿胎动情况,通过胎心监护、超声生物物理评分等手段评估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孕晚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如每周进行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分娩相关考虑
1.分娩时机选择:根据孕妇病情控制情况、胎儿成熟度等综合决定分娩时机。如果病情控制稳定,胎儿已成熟,可考虑适时终止妊娠;若病情不稳定,有加重趋势,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但需充分评估胎儿情况。
2.分娩方式选择:分娩方式主要根据孕妇骨盆情况、胎儿胎位、胎儿宫内状况等决定。如果孕妇病情允许,胎儿情况良好,可尝试阴道分娩,但要做好产程中母婴监护,警惕产后出血等情况;若存在剖宫产指征等情况,则需选择剖宫产,但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出血等问题的处理。
五、产后随访与处理
1.产妇随访:产后继续监测产妇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评估肾病综合征病情恢复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产妇血压等情况,因为部分患者产后病情可能复发或加重。
2.新生儿随访:新生儿需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是否有先天性异常等情况,因为孕妇用药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要观察新生儿生长发育、肾功能等情况,定期进行随访。
怀孕时并发肾病综合征是较为复杂的情况,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产科、肾内科等,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