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调整)、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用ACEI/ARB等降压药)、免疫抑制治疗(依病理类型用糖皮质激素等)、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各有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尤其在病情活动期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轻肾脏负担,利于病情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有规律的作息,避免剧烈玩耍等过度消耗体力的活动;成年患者也要根据自身病情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2.饮食:
蛋白质: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肾功能正常但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肾功能减退时,蛋白质摄入量需进一步限制,可降至0.6-0.8g/(kg·d),以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儿童患者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也要遵循此原则,可选择蛋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
钠盐: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3g,避免加重水肿和高血压。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钠盐的耐受不同,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含钠食物的摄入,如腌制食品等。
钾盐:若出现高钾血症,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等;若有低钾血症,则需适当补充含钾食物。
二、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1.降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例如,对于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在无禁忌证时可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但要注意,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钾升高,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在儿童患者中使用时,要谨慎评估其肾功能和血钾情况,根据个体差异调整。
其他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也可用于慢性肾炎患者的血压控制。当单一降压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时,可考虑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
三、免疫抑制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若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治疗;而对于病理类型较重的患者,如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往往需要积极的免疫抑制治疗。
2.常用药物及方案:
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一般采用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的方案。但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感染、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满月脸、水牛背等不良反应。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身高增长等。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环磷酰胺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脱发等不良反应。在儿童患者中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四、肾脏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当慢性肾炎患者进展到尿毒症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极低,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可考虑血液透析治疗。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稳定。对于儿童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建立相对困难,需要特别谨慎操作和护理。
2.腹膜透析:同样适用于尿毒症阶段的慢性肾炎患者。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交换来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儿童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时,要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加强护理。
3.肾移植:对于合适的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肾移植需要匹配合适的供体,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肾排斥反应,同时要注意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感染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