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心肌代谢异常、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由内皮功能异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代谢异常包括能量代谢失衡和氧供需失衡,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这些情况上有不同表现及影响因素。
1.内皮功能异常:内皮细胞能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物质,当内皮功能异常时,一氧化氮等舒张物质合成减少,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例如,长期吸烟、高血压等因素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影响冠状动脉血流调节。在有吸烟史的人群中,内皮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风险。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冠状动脉内形成,会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即使在静息状态下,通过狭窄部位的血流可能尚能够维持心肌的基本供血,但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如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相应增加血流供应,就会引发无症状心肌缺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男性在绝经前发生风险相对低于女性,但绝经后风险上升,接近男性水平。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往往更快。
心肌代谢异常
1.能量代谢失衡:心肌细胞主要通过氧化脂肪酸等物质获取能量。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时,心肌的能量代谢可能出现失衡。例如,缺血状态下,脂肪酸氧化可能受到影响,而葡萄糖代谢相对增加,但葡萄糖代谢产生的能量效率低于脂肪酸氧化,导致心肌能量供应不足。这种代谢异常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存在,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可能更易出现这种能量代谢的失衡情况,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其心肌代谢异常的程度可能更为严重。
2.氧供需失衡:虽然静息时心肌氧供需基本平衡,但当存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等情况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如运动等情况),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加,导致氧供需失衡。比如,年轻且身体健康的人在剧烈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大幅增加,如果其冠状动脉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问题,就可能出现氧供需失衡引发无症状心肌缺血;而老年人群由于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即使轻度的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能导致氧供需失衡。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心肌耗氧量可能有一定波动,也可能影响氧供需平衡,增加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
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或存在心肌缺血潜在风险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对于有长期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的人群,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更容易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增加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在学习压力大时可能也会出现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而老年人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易被激活,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更易受此系统影响而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会导致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进一步增加心脏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该系统更容易处于异常激活状态,从而影响心肌的血供和代谢平衡。不同性别中,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等情况下该系统激活的机制略有不同,但都会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病产生影响,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该系统激活的程度往往更严重,对心肌的不良影响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