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其他因素。感染因素有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和病毒(如乙肝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过敏性紫癜;其他因素包含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肾炎具遗传易感性,如Alport综合征)和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不良生活方式等)。
一、感染因素引发慢性肾炎
(一)细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引发慢性肾炎的细菌感染因素。例如,皮肤感染(如脓疱疮)或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后,部分患者可能因免疫反应引发肾脏损伤。研究表明,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炎。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受到链球菌感染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发生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从而增加慢性肾炎风险。
(二)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也与慢性肾炎的发生相关。例如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肾小球损伤。对于有乙肝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肾脏情况,因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可能逐渐导致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不同性别在乙肝病毒感染后引发慢性肾炎的概率并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感染乙肝病毒后个体的免疫反应等有所不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风险相对成人较低,但仍需重视监测。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女性。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当累及肾脏时,就可能引发狼疮性肾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女性由于生理特点,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影响自身免疫状态,使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慢性肾炎的风险。
(二)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患者若出现肾脏受累,也可能逐渐进展为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变态反应,导致小血管炎。当肾脏的小血管受到累及,引起肾小球损伤,若病情迁延不愈,就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过敏性紫癜,但儿童相对多见,儿童患过敏性紫癜后若肾脏受累,家长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受累后对其未来健康影响较大。
三、其他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肾炎具有遗传易感性。一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如Alport综合征,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肾病,患者可逐渐出现慢性肾炎的表现。遗传因素在慢性肾炎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慢性肾炎或遗传性肾病的病史,个体患慢性肾炎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不同性别在遗传因素导致慢性肾炎的发病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家族遗传背景不同,遗传给后代的致病基因不同,会影响后代发病情况。
(二)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也可能增加慢性肾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可通过肾脏排泄,长期接触后在肾脏内蓄积,损伤肾脏组织,逐渐引发慢性肾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环境有害物质的机会不同,长期在污染环境工作的人群,如从事化工行业且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人群,接触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概率较高,从而增加慢性肾炎发病风险。此外,长期吸烟、不健康的饮食(高盐、高脂等)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整体健康状态,间接增加慢性肾炎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高盐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慢性肾炎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加重肾脏损伤,促使慢性肾炎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