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可观察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形态(大小、实质回声)和血流情况辅助诊断,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尿液检查等综合确诊。慢性肾炎其他诊断手段有尿液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儿童慢性肾炎彩超检查要注意轻柔性,结合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评估;老年慢性肾炎彩超要关注基础疾病影响,综合全身状况及不典型表现鉴别诊断。
肾脏形态方面的观察
肾脏大小:慢性肾炎患者的肾脏大小可能会有改变,早期肾脏大小可正常或轻度增大,随着病情进展,晚期慢性肾炎患者双肾可能会缩小,实质变薄。通过彩超测量肾脏的长、宽、厚等径线,可以了解肾脏大小的变化情况。例如,正常成年人肾脏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若彩超发现肾脏体积缩小,实质厚度变薄,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对慢性肾炎的病情评估有一定帮助。
肾脏实质回声: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实质回声可能会增强。正常肾脏实质回声均匀且低于肝脏实质回声,当发生慢性肾炎时,肾脏实质内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彩超下可表现为实质回声增强,不过这一表现还需要与其他能引起肾脏实质回声改变的疾病相鉴别。
肾脏血流情况的观察
彩超可以检测肾脏的血流情况,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存在肾动脉狭窄、肾脏血流灌注不足等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技术,可以观察肾动脉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一般来说,慢性肾炎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可能会升高,这是因为肾脏实质受损,血管阻力发生变化,不过这一指标的变化也不是慢性肾炎特异性的,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慢性肾炎的其他诊断手段
尿液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阳性是慢性肾炎常见的表现之一,还可能出现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尿中还可能出现管型,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通过多次尿常规检查,可以持续监测尿液的变化情况,对慢性肾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测量24小时尿液中的蛋白含量,有助于评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慢性肾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3g/d之间,但也可因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通过该检查可以了解肾脏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的情况。
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慢性肾炎患者早期血肌酐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减退,血肌酐会升高。血肌酐的升高程度可以大致反映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尿素氮:尿素氮水平也与肾功能有关,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受损时,尿素氮可升高,但尿素氮水平容易受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需要结合血肌酐等指标综合判断肾功能。
特殊人群慢性肾炎的彩超及诊断注意事项
儿童慢性肾炎
儿童慢性肾炎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性,因为儿童的肾脏等组织相对娇嫩。彩超对于儿童慢性肾炎肾脏形态、大小、血流等方面的观察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在判断标准上可能需要结合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指标来综合评估。例如,儿童正常肾脏大小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范围,与成人不同,所以在解读彩超结果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同时,儿童慢性肾炎的诊断也需要结合儿童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有水肿、血尿、高血压等,以及尿液检查等多方面情况。
老年慢性肾炎
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时,要关注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对肾脏超声表现的影响。老年患者肾脏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退变,与年轻患者相比,肾脏大小、实质回声等可能会有一些不同表现。在诊断慢性肾炎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肾脏血流的情况,并且要注意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尿液检查等也可能有其特殊之处,需要更全面地进行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