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IgA肾病难以完全除根,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预后较好。病情表现如病理类型(轻度系膜增生预后较好,重度等较严重病理改变预后稍差)、临床表现(蛋白尿程度轻、单纯血尿为主预后相对较好)影响预后;治疗方面一般治疗需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包括用降压药、病情重时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且需长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方案,能让患儿获较好预后正常生活学习。
一、病情的不同表现对预后的影响
1.病理类型方面
若小孩IgA肾病病理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这种相对较轻的病理改变,通过积极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较好,病情容易得到控制。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病理为轻度系膜增生的患儿,经过合理治疗后,蛋白尿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肾功能稳定。
而如果病理呈现重度系膜增生、伴有新月体形成等较严重的病理改变时,病情相对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规范治疗也有机会改善预后,不过相对轻度病理类型的患儿预后稍差一些。
2.临床表现方面
蛋白尿程度:如果小孩IgA肾病蛋白尿程度较轻,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那么通过药物等治疗手段,更容易将蛋白尿控制在理想范围,病情相对容易控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较小。比如一些临床研究显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克的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后,多数能维持较好的肾功能状态。
血尿情况:单纯性血尿为主的小孩IgA肾病患儿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血尿伴有大量蛋白尿等其他表现时,预后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总体来说,单纯血尿为主的患儿通过规范管理,病情进展相对缓慢。
二、治疗对病情控制的作用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小孩IgA肾病患儿,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诱发病情加重。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导致IgA肾病病情复发或加重。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后1-3天内,很多患儿会出现血尿、蛋白尿增多的情况。所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饮食管理:需要控制盐的摄入,一般建议每日盐摄入小于3克,对于有水肿的患儿还要适当限制水的摄入。同时,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的摄入,肾功能正常的患儿可以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但要避免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2.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如果小孩IgA肾病伴有高血压,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常用的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可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重的患儿,如蛋白尿较多、病理改变较明显等情况,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例如,对于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的患儿,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再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进一步巩固治疗,不过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小孩IgA肾病需要长期随访,通过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长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例如,通过定期复查,若发现患儿蛋白尿有上升趋势,及时调整药物等治疗,可能会避免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总之,小孩IgA肾病虽然难以完全除根,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长期的随访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让患儿获得较好的预后,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