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需从多方面防止进展为尿毒症,包括控制基础疾病如血压、血糖,饮食管理要注意蛋白质、盐、磷摄入,避免肾损伤因素如肾毒性药物、感染、劳累,定期监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控制基础疾病
血压管理: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多项研究表明,良好的血压控制可显著延缓慢性肾炎进展为尿毒症。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及使用降压药物(如ACEI或ARB类药物)来实现血压达标。
血糖控制:若慢性肾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肾脏血管,加重肾脏病变。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必要时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以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二、饮食管理
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早期慢性肾炎患者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鸡蛋、牛奶等,既能保证身体营养需求,又可减少肾脏负担;当肾功能逐渐恶化时,需进一步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可补充α-酮酸制剂,保证机体营养的同时降低氮质血症。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g以下,减少钠水潴留,减轻水肿和高血压,从而延缓肾脏病变进展。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控制磷摄入:慢性肾炎患者易出现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会加重肾性骨病和心血管并发症,还会促进肾功能恶化。应限制含磷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坚果、部分海鲜等,可使用磷结合剂来控制血磷水平。
三、避免肾损伤因素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具有肾毒性,慢性肾炎患者应避免使用。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肾脏疾病情况,由医生评估用药风险后选择合适药物。
预防感染:感染会诱发肾炎急性发作,加重肾脏损伤。应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有效治疗。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肾炎病情反复,需积极控制。
避免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加重肾脏负担。慢性肾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过度体力劳动等。如长期劳累可能导致病情波动,影响肾功能。
四、定期监测
肾功能监测: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以及时了解肾脏功能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
尿蛋白监测:尿蛋白是反映肾脏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等指标,观察尿蛋白变化趋势。若尿蛋白持续升高,提示肾脏病变可能进展,需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指标监测:还应监测血压、血糖、血常规等指标,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在防止发展为尿毒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严格遵循上述各项措施。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管理更需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蛋白质、盐等摄入;用药时更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肾脏的药物,且定期监测要更密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儿童肾功能正常发育,减少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血压、血糖控制时需更加谨慎,避免血压、血糖波动过大。饮食管理要兼顾营养需求和肾脏负担,定期监测要全面,关注各脏器功能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需要更精细的监测和管理来防止慢性肾炎进展为尿毒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