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时期有不同症状,急性期有乳房局部红肿热痛、肿块及全身发热;亚急性期局部肿块软化成脓肿、皮肤有橘皮样改变或粘连,全身症状相对减轻;慢性期局部形成窦道、乳房变形,全身一般无明显症状。
一、急性期症状
1.乳房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患者乳房某一区域会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伴有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胀痛、刺痛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局部组织,导致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例如研究发现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期局部炎症反应明显,会引起组织的红肿热痛表现。
肿块: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质地较硬,大小不等,有的肿块可能迅速增大。肿块可能位于乳晕周围或乳腺的其他部位,年龄不同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在肿块的具体特征上可能无本质区别,但整体病情发展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可能对炎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如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全身性反应,由于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既往有乳腺相关疾病史,可能对本次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全身症状有一定影响,比如既往有乳腺纤维瘤手术史的患者,在患浆细胞性乳腺炎时全身发热等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二、亚急性期症状
1.乳房局部表现
肿块软化:急性期的肿块可能逐渐软化,形成脓肿。此时肿块中心波动感可能较明显,这是因为炎症进一步发展,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液。不同性别患者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差异不大,但女性患者由于乳房的生理结构特点,脓肿形成的位置和表现可能相对有一定的规律性,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在亚急性期仍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等,可能会影响脓肿的形成和恢复。
皮肤改变:皮肤可能出现橘皮样改变,或伴有皮肤粘连,这是由于炎症累及皮肤及周围组织,导致皮肤弹性改变和组织粘连。年龄因素对皮肤改变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老年患者皮肤本身弹性较差,可能皮肤改变相对更明显一些,病史中如果患者有乳腺放疗史等,可能会加重皮肤的异常改变。
2.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相对减轻: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较急性期有所缓解,但仍可能有轻度的不适,如乏力等。这是因为机体在一定程度上对炎症的反应有所控制,但炎症尚未完全消退,所以仍会有一些全身的非特异性症状,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在亚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等,可能会促进全身症状的进一步缓解。
三、慢性期症状
1.乳房局部表现
窦道形成:部分患者可形成窦道,从乳房皮肤表面可看到或摸到通向乳腺内部的窦道开口,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窦道的形成是炎症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结果,不同年龄患者窦道形成的情况可能因个体的修复能力等有所不同,年轻患者修复能力相对较强,窦道形成相对可能少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生活方式中注意保持乳房局部清洁等对窦道的愈合有一定帮助。
乳房变形: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和组织破坏,乳房可能出现变形,外观上与正常乳房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乳房内的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等导致乳房外形改变,性别因素对此影响不大,但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乳房的外观变化,病史中如果患者有多次浆细胞性乳腺炎发作史,乳房变形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2.全身症状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慢性期患者全身症状通常不明显,可能仅偶有轻微的不适,如局部隐痛等,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能仍会有一些轻度的全身反应,生活方式对慢性期全身症状的影响主要在于患者自身的调养,如适当的运动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减轻可能存在的轻度全身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