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脊髓颈髓部位横贯性病变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等严重障碍,病因有外伤性及非外伤性(脊髓炎、血管病变、肿瘤等),临床表现包括运动、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原发病治疗和康复,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按生长特点康复,女性要会阴部护理,老年要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一、定义
高位截瘫是指脊髓在颈髓部位(通常为C4以上或C4-C7之间)发生横贯性病变,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等出现严重障碍,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感觉减退或消失,还可伴随二便失禁、体温调节紊乱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二、病因
(一)外伤性因素
多由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致脊柱骨折、脱位,进而压迫脊髓,破坏脊髓正常结构与功能,常见于青壮年因意外事故引发。
(二)非外伤性因素
1.脊髓炎: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发脊髓炎症反应,损伤脊髓组织;
2.脊髓血管病变:如脊髓动脉栓塞、出血等,导致脊髓供血不足或出血性损伤;
3.脊髓肿瘤:脊髓内或脊髓周围肿瘤生长压迫脊髓,影响其正常功能,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
三、临床表现
(一)运动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肢体呈截瘫状态,肌力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不同节段颈髓损伤对应不同肢体运动受限,如颈髓C5损伤可致肩、肘关节运动受限,颈髓C6损伤会影响腕关节及手指部分运动等。
(二)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痛觉、温度觉、触觉等不同程度减退或消失,患者无法准确感知外界刺激的性质与强度。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二便失禁:膀胱失去自主排尿控制,需长期导尿,肠道蠕动功能异常致排便困难或失禁;
2.体温调节紊乱:因脊髓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传导通路受损,患者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大幅波动,易出现高热或低体温情况。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询问
详细了解受伤或发病的具体过程,包括受伤时间、机制,发病前有无感染、肿瘤等相关病史。
(二)体格检查
观察肢体运动情况(如肌力、肌张力)、感觉情况〔通过痛觉、触觉等刺激判断感觉减退或消失范围〕,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如二便情况、体温波动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脊柱X线:初步查看脊柱有无骨折、脱位等异常;
2.CT:更清晰显示脊柱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碎片位置等;
3.磁共振成像(MRI):精准呈现脊髓损伤部位、程度,有无脊髓水肿、出血、受压等病变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一)原发病治疗
1.外伤性高位截瘫:尽早通过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如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2.非外伤性病因: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如脊髓炎采用抗炎、免疫调节等治疗,脊髓肿瘤则根据病情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相应措施。
(二)康复治疗
早期开展肢体被动运动、针灸理疗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同时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身体状况,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儿童患者康复需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循序渐进制定个性化方案;老年患者要注重营养支持与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中需注意保持肢体正确体位,防止畸形,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依据儿童生长特点定制个性化方案,加强家长对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协助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二)女性
需特别关注会阴部护理,保持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定期监测泌尿系统情况。
(三)老年
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弱,要重视骨骼肌肉萎缩的预防,加强营养摄入以维持肌肉力量,严格做好压疮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