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等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多数患者可长期维持较好生活状态。其病情特点与治疗目标明确,病理类型、蛋白尿程度、血压水平、肾功能基础等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治疗手段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针对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儿童和成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综合治疗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一、病情特点与治疗目标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等。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预后差异较大,如微小病变型肾病部分患者可自发缓解,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类型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在某些病理类型上有不同的预后特点,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预后较好,而成人中该类型也有一定比例可缓解,但总体而言病理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
临床因素:
蛋白尿程度: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者较少量蛋白尿者更易进展至肾衰竭,蛋白尿程度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儿童若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对肾功能影响更明显。
血压水平:高血压会加重肾小球内高压,促进肾小球硬化,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会加速病情进展,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血压的良好控制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至关重要,儿童高血压的控制同样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肾功能基础:起病时肾功能已经受损较严重的患者,相比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更难控制病情,儿童若起病时肾功能就有明显异常,预后相对更差。
三、治疗手段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劳累,儿童患者更需保证充足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饮食方面,需限制蛋白摄入量,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保证低蛋白的同时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以满足生长需求;控制钠盐摄入,对于有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尤为重要,儿童也需注意低盐饮食,避免过多盐分摄入加重水肿和血压升高。
对症治疗:
控制高血压: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但儿童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等指标,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有差异。
减少尿蛋白:根据病情可能会联合使用相关药物来减少尿蛋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等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有的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儿童使用更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例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权衡对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以确保治疗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需注意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安排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成年患者,更要积极控制相关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的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进展。
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虽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综合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同人群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监测措施,能最大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