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双脚浮肿需从多方面护理,皮肤保护要清洁干燥防破损感染,体位调整可抬高双脚助回流,饮食要控盐控水,生活方式要适度活动、规律作息,还需监测病情,浮肿无改善或有异常要及时就医。
一、水肿护理
1.皮肤保护
慢性肾炎双脚浮肿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用温水清洗双脚,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袜子和鞋子,避免脚部皮肤受到摩擦。例如,每天用30-35℃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清洁皮肤,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控制泡脚水温,避免因儿童感觉不灵敏而造成烫伤。
若双脚有水肿导致皮肤变薄的情况,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如果发现皮肤有破损,应及时用碘伏消毒,并尽快就医处理。
2.体位调整
休息时可适当抬高双脚,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浮肿。一般可在脚下垫一个软垫,使双脚抬高15-20°。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双脚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儿童患者由于活动量相对较大,家长要帮助其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双脚长时间下垂导致浮肿加重。比如在儿童休息时,用枕头等将双脚垫高。
二、饮食护理
1.盐分摄入控制
慢性肾炎患者通常需要限制盐分摄入,因为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双脚浮肿。一般建议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超过3-5克。要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这些食物中盐分含量极高。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其零食中的盐分摄入,像一些加工的小零食往往含盐量较高,应尽量减少食用。可以选择新鲜的食材自己烹饪,采用清蒸、水煮等少盐的烹饪方式。
2.水分摄入管理
根据尿量情况调整水分摄入。如果尿量较多,水肿不严重,水分摄入可适当宽松;但如果尿量较少且双脚浮肿明显,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一般每天水分摄入量(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水分等)等于前一天尿量加上500毫升左右。例如,若患者前一天尿量是500毫升,那么当天水分摄入量大约控制在1000-1500毫升左右。儿童患者的水分摄入要根据其年龄、体重和尿量等具体情况由医生指导调整,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尿量和口渴情况来合理控制水分摄入。
三、生活方式管理
1.适度活动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浮肿,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每天散步时间可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速度以微微出汗但不感觉疲劳为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陪伴其在室内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在房间内慢走、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等,但要注意活动强度不能过大,防止加重病情。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2.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于慢性肾炎双脚浮肿的恢复也很重要。
四、病情监测与就医提醒
1.病情监测
患者要密切监测双脚浮肿的变化情况,包括浮肿的程度、范围等。可以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例如,用软尺测量双脚脚踝上方一定距离的周长并记录数值。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观察双脚浮肿的变化,如发现浮肿较前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如双脚皮肤颜色改变等,要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2.就医提醒
如果双脚浮肿在家庭护理下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发热、双脚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如合并感染等,需要医生进一步评估和处理。儿童患者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更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带儿童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