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依尿蛋白定量分为轻度(1.0g/24h以下)、中度(1.0-3.5g/24h)、重度(大于3.5g/24h);依尿蛋白定性分为(+)(0.2-1.0g/24h左右)、(++)(1.0-2.0g/24h)、(+++)及以上(大于2.0g/24h),肾炎蛋白尿分级对评估病情、制定方案和判断预后意义重大。
蛋白尿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依尿蛋白定量分为轻度(1.0g/24h以下)、中度(1.0-3.5g/24h)、重度(大于3.5g/24h);依尿蛋白定性分为(+)(0.2-1.0g/24h左右)、(++)(1.0-2.0g/24h)、(+++)及以上(大于2.0g/24h),肾炎蛋白尿分级对评估病情、制定方案和判断预后意义重大
一、蛋白尿的定义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有选择性滤过作用,尿液中仅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通过常规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若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检测超过150mg/24h则为蛋白尿。
(一)依据尿蛋白定量的分级
1.轻度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在1.0g/24h以下。此时可能由一些生理性因素引起,比如剧烈运动、发热等情况,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导致少量蛋白质漏出。对于儿童来说,剧烈运动后出现的轻度蛋白尿较为常见,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对于成年人,若因发热等情况出现轻度蛋白尿,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蛋白尿可逐渐消失。
2.中度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在1.0-3.5g/24h之间。常见于一些肾小球疾病,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发病原因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期的中度蛋白尿可能与先天性肾小球发育异常等有关,成年人则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导致的肾小球损伤相关。此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肾活检等,以明确具体病因。
3.重度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大于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对于儿童重度蛋白尿患者,要特别注意营养状况的维持,因为大量蛋白质丢失会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成年人,要积极控制病情,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等。
(二)依据尿蛋白定性的分级
1.(+)
尿蛋白定性试验呈(+),一般对应的尿蛋白定量大致在0.2-1.0g/24h左右。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也可能是一些轻微的病理性因素,如早期的肾小球肾炎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排查,儿童出现(+)的尿蛋白,要考虑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成年人则要关注自身是否有隐匿性的肾脏病变。
2.(++)
尿蛋白定性为(++),对应的尿蛋白定量大概在1.0-2.0g/24h之间。多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肾脏病变,如系膜增殖性肾炎等。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为不同的基础疾病导致出现(++)蛋白尿。例如女性可能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而出现这种情况。
3.(+++)及以上
尿蛋白定性为(+++)及以上时,尿蛋白定量多大于2.0g/24h,常见于较为严重的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对于儿童患者,(+++)及以上的蛋白尿可能严重影响其肾功能的正常发育,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对于成年人,要尽快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肾炎蛋白尿的分级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的蛋白尿分级,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肾脏的受损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