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发病情况、症状表现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测量体温、检查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血常规、肾功能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静脉肾盂造影、CT等,诊断不明确时可考虑肾活检病理检查,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检查环节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了解患者起病的缓急,询问是否有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史,因为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发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可能因尿路结构异常等导致反复感染,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易患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2.症状表现:询问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以及腰痛、发热等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以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为主,而成人可能更易察觉膀胱刺激征等表现。
3.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易反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测量体温,查看有无发热情况,不同年龄患者体温变化特点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波动较大。
2.泌尿系统检查:检查肾区有无叩击痛,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区叩击痛可能为阳性,不同年龄患者肾区叩击痛的敏感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等因素可能对叩击痛的感知不如成人准确。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白细胞:尿中白细胞增多,可伴有白细胞管型,提示泌尿系统有感染,不同年龄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尿液中白细胞相对成人可能稍多但也有其正常参考值范围。
红细胞:可有少量红细胞,若存在血尿,需进一步排查其他原因。
蛋白尿:一般为少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小于1g。
2.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若菌落计数≥10CFU/ml,提示有细菌感染,但需注意女性患者留取标本时避免污染,儿童留取标本可能需要更小心操作以保证结果准确。
尿找细菌L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可找到细菌L型,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3.血常规:急性期可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慢性期可能有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变化特点不同,儿童血常规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和明显。
4.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功能: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正常参考值与成人有差异。
肾小管功能:可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如尿比重降低等,对于评估肾小管损伤情况有重要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有无结石、梗阻等情况,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脏可能出现双侧不对称性缩小等改变,不同年龄患者肾脏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肾脏超声检查需注意操作规范及对结果的准确解读。
2.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双侧肾脏改变不对称等,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需注意造影剂过敏等情况,儿童使用造影剂需谨慎评估风险。
3.CT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肾脏形态、结构等,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及与其他肾脏疾病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肾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同年龄患者肾活检的风险和操作注意事项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