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在蛋白质、钠盐、水分、钾的摄入上需分别根据肾功能、年龄、有无水肿尿量、病史等因素进行调整,蛋白质摄入要依肾功能选优质蛋白,钠盐每日小于3g,水分依情况调整,肾功能不全尿量少者严格限钾。
一、蛋白质摄入
1.摄入量:慢性肾炎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一般来说,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在正常水平,约0.8-1.0g/(kg·d);当肾功能出现损害,血肌酐升高时,蛋白质摄入需适当限制,一般为0.6-0.8g/(kg·d),且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质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利用率高,能在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同时,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例如,对于体重60kg的肾功能正常慢性肾炎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48-60g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应为优质蛋白质。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兼顾生长需求和肾脏负担。一般建议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摄入的比例应更高,约占60%-70%,摄入量相对成人可能更高,但也需根据肾功能调整,避免因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损害。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多有减退,蛋白质摄入应更严格遵循低优质蛋白饮食原则,同时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防止蛋白质作为热量被消耗,可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来提供热量,如大米、面粉等。
二、钠盐摄入
1.摄入量:慢性肾炎患者通常伴有水肿或高血压,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一般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3g。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进而加重肾脏负担。例如,一袋普通规格的方便面含钠盐量往往超过3g,如果慢性肾炎患者食用方便面,很容易导致钠盐摄入超标。
2.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来说,男女在钠盐摄入限制上无绝对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前期,可能对钠盐更敏感,更容易出现水肿加重等情况,因此更需严格控制钠盐摄入。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更容易患慢性肾炎,且患病后钠盐摄入不控制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慢性肾炎患者,都应避免高盐的生活方式,如减少腌制食品(咸菜、咸鱼等)、加工肉类(火腿、香肠等)的摄入。
三、水分摄入
1.摄入量:慢性肾炎患者水分摄入需根据有无水肿、尿量等情况调整。若无水肿且尿量正常,水分摄入可不严格限制,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即可;若有水肿或尿量减少,需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进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例如,若患者前一日尿量为500ml,那么当日水分摄入应控制在1000ml左右。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慢性肾炎患者由于新陈代谢较快,且对口渴的感知不如成人敏感,在水分摄入控制上更需家长密切关注,防止因水分摄入过多加重水肿。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对尿量和水分摄入的调节能力下降,更要严格遵循水分摄入的调整原则,避免因水分摄入不当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四、钾摄入
1.摄入量:当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正常时,钾摄入一般无特殊严格限制,但当出现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尿量减少时,需严格限制钾摄入,每日钾摄入量应小于2g。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血钾升高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例如,香蕉、橘子、土豆等含钾量较高的食物,肾功能不全伴尿量减少的慢性肾炎患者应避免食用或限制食用量。
2.病史因素影响:若患者有慢性肾炎合并高钾血症病史,在饮食中对钾的摄入控制应更加严格,定期监测血钾水平,根据血钾情况调整饮食中钾的含量。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的慢性肾炎患者,在控制钾摄入时,还需考虑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低钾食物,避免因食物选择不当影响血糖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