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中期出现临床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晚期有肾功能衰竭相关表现如贫血、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还有全身多系统受累如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受累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病情发展。
一、早期表现
1.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比较敏感的指标。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规尿常规可能不能检测出蛋白尿,但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检查可以发现尿中白蛋白排泄量增加。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时微量白蛋白尿出现的时间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2.肾小球滤过率变化
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可能会升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肾脏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性别在糖尿病肾病早期GFR变化上可能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如果合并糖尿病,更容易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进而影响GFR。
二、中期表现
1.临床蛋白尿
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临床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水肿,这是因为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对于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更容易出现临床蛋白尿及水肿。在生活方式上,继续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水肿情况。
2.血压升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期常伴有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压升高的表现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血压波动相对较大,且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等。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血压可能更易波动,需要更密切监测血压。
三、晚期表现
1.肾功能衰竭相关表现
贫血:由于肾功能衰竭,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贫血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受影响,表现为生长迟缓等;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女性患者在贫血时可能更易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
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失常,可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低钠血症可引起乏力、恶心、呕吐等。对于有糖尿病肾病晚期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加重电解质紊乱的因素,如高钾食物的过量摄入等。
代谢性酸中毒: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快等表现。在儿童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中,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老年患者则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等器官的负担。
2.全身多系统受累表现
心血管系统: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可出现心力衰竭、冠心病等。这是因为糖尿病肾病常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损伤心血管系统。不同性别在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在绝经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糖尿病肾病女性患者绝经后更需注意心血管系统的监测和保护。年龄较大的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合并糖尿病肾病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
消化系统: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这与肾功能衰竭导致的毒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有关。儿童患者可能因为食欲不振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消化系统症状加重营养缺乏,导致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