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饮食、休息与活动需综合多因素个体化指导,饮食上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限制盐分,依有无水肿等控水分;休息方面急性期绝对卧床2-4周,稳定期适当活动避免劳累;活动上稳定期可渐增适合运动,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要求,还需结合其生活方式、病史等制定方案以促病情稳定与生活质量提高。
一、饮食指导
1.蛋白质摄入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一般来说,若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利用率高,可减少含非必需氨基酸的植物蛋白摄入,如豆类及其制品等。例如,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若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质摄入量需进一步限制,一般为0.6-0.8g/(kg·d),且优质蛋白占比应达50%以上。这是因为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小球硬化。
不同年龄患者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兼顾肾脏负担,一般根据其肾功能及生长需求调整,通常优质蛋白占比较高;老年患者肾功能相对减退,蛋白质摄入更需严格把控,以优质蛋白为主且量要适宜。
2.盐分摄入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伴有水肿,应限制盐分摄入。一般建议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3g。过多盐分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甚至升高血压。例如,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不同性别患者在盐分摄入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肾脏负担可能加重,需更严格控制盐分摄入。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应戒烟限酒,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肾脏血液循环,而控制盐分摄入有助于稳定病情。
3.水分摄入
若患者没有明显水肿和少尿,水分摄入可基本与常人相同;若存在水肿或少尿,需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根据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来控制。例如,前一日尿量为500ml,当日水分摄入可控制在1000ml左右。这是为了避免加重水肿。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控制水分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因为水钠潴留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
二、休息与活动指导
1.休息
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休息2-4周。卧床休息可减少机体耗氧量,降低肾脏负担,有利于病情恢复。例如,急性发作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避免下床活动,保证充足睡眠。不同年龄患者休息要求有差异,儿童活泼好动,家长需协助其卧床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老年患者休息环境应舒适、安静,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休息更为重要,良好的休息有助于稳定心血管功能,间接保护肾脏。
病情稳定期患者可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劳累。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病情稳定期患者适当活动可增强体质,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复发。
2.活动
病情稳定期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可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等。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且对肾脏负担较小。不同年龄患者活动方式不同,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度的户外游戏等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老年患者可选择轻柔的活动方式,如慢走、打太极等,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生活方式中爱好运动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维持原有的运动习惯,但要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以不加重肾脏负担为原则。
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饮食、休息与活动指导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个体化制定方案,以促进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