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有全身表现(慢性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轻,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和泌尿系统表现(有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腰部症状及夜尿增多等,儿童夜尿增多影响生长发育);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微量-轻度蛋白尿等,儿童需规范采集标本)、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涂片镜检细菌可初步判断)、肾功能检查(早期可能正常,进展后有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减退,不同年龄正常参考值不同);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等改变,儿童无创可筛查)、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等,儿童需权衡辐射)、CT(可清晰显示肾脏结构,需考虑辐射影响);诊断需综合多方面结果,结合病史及与其他泌尿系统疾病鉴别,特殊人群要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来准确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表现为间歇性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部分患者可无明显全身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全身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表现。
2.泌尿系统表现:患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也可出现排尿困难,老年患者由于膀胱功能减退等因素,症状可能不典型;还可出现腰部酸痛、叩击痛,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这是因为肾小管功能受损,影响了尿液的浓缩功能,儿童患者夜尿增多可能影响其睡眠和生长发育。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尿中白细胞数量增多,一般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数>5个,也可出现血尿,尿红细胞数量增多;尿蛋白一般为微量-轻度增多,若尿蛋白增多较明显,需考虑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的可能,不同年龄段人群尿常规结果解读需结合其生理特点,儿童尿常规检查时需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
2.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但需注意留取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否则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对于儿童患者,留取标本相对困难,需更加谨慎操作。
尿涂片镜检细菌:可找到细菌,有助于初步判断有无细菌感染,但不如培养准确。
3.肾功能检查:早期肾功能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减退,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如尿渗透压降低、尿比重降低;后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检查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儿童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各年龄段的正常范围进行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双侧肾脏大小可能不对称,皮质回声增强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但图像解读需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进行。
2.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外形不规则,有诊断价值,但存在一定辐射,儿童患者需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价值,谨慎选择。
3.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形态、结构,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同样需考虑辐射对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影响。
四、诊断要点综合判断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结果进行判断。如有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结合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肾脏形态结构异常等,可考虑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同时要注意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相鉴别,例如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全身症状更明显,尿常规中白细胞数量往往更多,影像学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肾脏形态改变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在诊断时需充分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与肾脏病变的关系,老年人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肾脏表现的影响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准确做出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