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关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早期有夜尿增多,进展后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有蛋白、红细胞等,肾功能血肌酐升高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蛋白尿程度;影像学超声可看肾脏大小血流等,CT/MRI用于复杂情况;需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遗传性肾病、肾动脉狭窄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
年龄与性别因素:高血压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在患病概率上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可能在基础健康状况等方面有不同表现,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概率更高。要详细询问患者高血压的患病时长、血压控制情况,包括既往血压最高值、平时规律服用的降压药物及血压监测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是否高盐饮食,因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也可能影响高血压肾病的发展;询问患者的吸烟、饮酒情况,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饮酒过量也会对血压和肾脏产生不良影响。
病史因素:明确患者有无其他可能影响肾脏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并发肾脏病变。
二、临床表现观察
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可能仅有夜尿增多表现,这是因为早期肾脏浓缩功能受损。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蛋白尿,蛋白尿可为轻度至中度,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红细胞、管型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
三、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2g/24h左右,早期以小分子蛋白尿为主,后期可出现大分子蛋白尿,尿沉渣可见少量红细胞、管型等。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Scr)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早期eGFR可能轻度下降,随着病情进展,eGFR进行性降低。血尿酸常升高,因为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受损。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定量测定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有助于评估蛋白尿的程度,一般高血压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0.5-2g之间,但也有个体差异。
四、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早期肾脏大小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观察肾脏血流情况,了解肾动脉有无狭窄等情况,因为肾动脉狭窄也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并影响肾脏,需要与高血压肾病相鉴别。
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如怀疑肾脏有其他占位性病变等时可考虑进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肾脏结构情况,但一般高血压肾病通过超声等初步检查多可满足诊断需求。
五、鉴别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有蛋白尿、血尿病史,起病时不一定有明显高血压,之后逐渐出现高血压,尿常规检查除蛋白尿外,血尿更为突出,常有红细胞管型等,肾功能损害多较早出现且进展相对较快,与高血压肾病相鉴别,高血压肾病一般先有较长时间高血压病史,之后才逐渐出现肾脏损害相关表现,蛋白尿相对为主,血尿相对较轻。
糖尿病肾病:有糖尿病病史,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多有特征性变化,且有典型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可辅助鉴别,而高血压肾病一般无糖尿病相关眼底病变等表现。
遗传性肾病继发高血压:如多囊肾等遗传性肾病,多有家族史,肾脏超声可见双肾多发性囊肿,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与高血压肾病不同,高血压肾病多无家族史,肾脏超声早期多无典型多囊肾表现。
肾动脉狭窄:可分为先天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等类型,患者可出现顽固性高血压,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可闻及血管杂音,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肾动脉狭窄时肾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等,而高血压肾病肾动脉多无明显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