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检查包括实验室、影像学及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中脑钠肽等可提示心衰,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影像学中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功能,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及肺部情况;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检查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且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检查结果及病情判断。
一、实验室检查
1.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意义:BNP和NT-proBNP是心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心衰时,心室壁张力增加会刺激心肌细胞分泌BNP,其水平升高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BNP>35pg/mL、NT-proBNP>125pg/mL(50岁以下)、NT-proBNP>450pg/mL(50-75岁)、NT-proBNP>900pg/mL(75岁以上)提示心衰可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其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例如,女性的NT-proBNP正常上限可能相对男性稍高一些,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患者,其BNP和NT-proBNP水平可能更容易异常。有心脏病史的患者,监测这两项指标有助于评估心衰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
2.血常规
意义: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情况。心衰患者可能因长期缺氧等因素导致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异常。如果存在贫血,会加重心衰的症状,因为贫血会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满足机体的氧需求。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新生儿、婴儿、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依次为145-220g/L、110-160g/L、120-140g/L等。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血红蛋白也可能有生理性波动。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意义: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心肌的运动情况、心脏瓣膜的功能等。通过测量射血分数(EF)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正常EF值大于50%。如果EF值降低,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可能存在心衰。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例如,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与成人不同。女性的心脏大小等可能相对男性稍小,但超声心动图会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给出相应的正常参考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衰相关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脏的相应改变。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等患者,超声心动图能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胸部X线
意义: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肺部的情况。心衰患者可能出现心脏增大、肺淤血等表现,如肺纹理增多、模糊,出现KerleyB线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胸部X线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的胸廓、心脏等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胸部X线表现也有差异。女性的乳房等生理结构可能影响胸部X线的观察,但医生会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判断。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等可能导致肺部基础疾病,进而影响对心衰胸部X线表现的判断,有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需要结合心衰相关表现综合判断。
三、心电图检查
1.意义: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心衰患者常合并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正常心电图的表现有差异。儿童的心电图与成人不同,有其自身的正常范围。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心电图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的ST-T改变,但一般与心衰相关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表现。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从而在心电图上有所体现。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心衰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