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患者需进行多方面管理,饮食上按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控制钠盐和水分摄入;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情稳定时适度有氧运动;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严格控血糖;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监测血压、血糖。
一、饮食管理
1.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在0.8-1.0g/(kg·d),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占比应不低于50%;若GFR下降,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为0.6-0.8g/(kg·d),以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例如,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GFR正常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48-60g,其中优质蛋白占24-30g。
2.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g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酱菜等含钠高的食物。因为过多钠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炎患者尤为重要。
3.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若尿量正常,无明显水肿,水分摄入可基本与常人相同;若存在水肿或少尿,需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例如,前一日尿量为500ml,则当日水分摄入约1000ml。
二、休息与运动
1.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避免过度劳累,劳累可能会加重肾脏损伤,使病情反复。对于体力劳动者,应适当减轻工作强度,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运动:病情稳定时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散步可选择在平坦的道路上进行,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慢跑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每周可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太极拳则适合各年龄段患者,每日可练习1-2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三、血压与血糖控制
1.血压控制: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生活方式上要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药物治疗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例如,贝那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氯沙坦属于ARB类药物。
2.血糖控制:若合并糖尿病,需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来实现血糖控制。饮食上要定时定量,避免高糖食物;运动可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但需注意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四、预防感染
1.呼吸道感染预防: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女性患者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会阴部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巾。避免憋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减少细菌在泌尿系统的停留时间。
五、定期复查
1.尿常规:定期检测尿常规,观察尿蛋白、红细胞等指标的变化,一般每月复查1次。若尿蛋白等指标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肾功能:每3-6个月检测一次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评估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了解病情的进展程度。
3.血压、血糖监测:每日监测血压、血糖,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晚各测一次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