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会引起甲板、甲周组织、甲床改变。甲板有颜色(灰白色、黄色、褐色等)和形态(增厚、变脆易碎、表面凹凸不平、萎缩等)改变;甲周组织有炎症(红肿、疼痛、瘙痒)和皮肤病变(粗糙、脱屑、增厚);甲床有混浊、分离改变,不同人群在各改变上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
形态改变:甲板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出现甲板增厚,由于真菌侵入甲板,使得甲板角质增生,导致甲板厚度增加,用肉眼可见甲板比正常增厚;还可能出现甲板变脆易碎,真菌破坏了甲板的正常结构,使甲板失去原有的韧性,变得容易破碎;另外,甲板可能会出现表面凹凸不平,真菌在甲板内生长繁殖,破坏了甲板表面的平整性,用手触摸或肉眼观察都能发现甲板表面不再光滑,有高低不平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甲板萎缩,真菌感染后,甲板生长受到影响,导致甲板缩小变薄等形态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形态改变的表现可能类似,但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板相对较薄,形态改变可能更易发现;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不注意足部卫生等,会加速甲板形态改变的进程;有基础疾病影响免疫功能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其灰指甲的甲板形态改变可能更为严重且进展较快。
甲周组织改变
炎症表现:灰指甲常伴有甲周组织的炎症。甲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这是由于真菌感染扩散到甲周组织,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充血,出现红肿现象;还可能有疼痛,炎症刺激周围神经,使患者感到甲周部位疼痛不适;部分患者会有瘙痒感,甲周组织受真菌影响,产生炎症介质等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甲周炎症可能更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儿童皮肤娇嫩,炎症可能发展较快,且儿童往往不太能准确表达疼痛、瘙痒等感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孕妇等特殊人群,甲周炎症的处理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要选择相对安全的方式缓解炎症;有免疫缺陷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甲周炎症可能更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因为其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对真菌的抵抗力弱,炎症容易扩散。
皮肤病变:甲周皮肤可能出现其他皮肤病变,比如甲周皮肤粗糙、脱屑等。真菌感染甲周皮肤后,会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出现粗糙、脱屑的现象;有的患者可能出现甲周皮肤增厚,也是由于真菌长期刺激甲周皮肤,引起皮肤的增生反应,导致皮肤增厚。不同年龄层的人群,甲周皮肤病变的表现可能因皮肤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人皮肤新陈代谢快,可能脱屑等表现相对更明显;老年人皮肤本身较为干燥,甲周皮肤病变可能更容易出现粗糙等情况;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水或刺激性物质的人群,如厨师等,甲周皮肤病变可能更严重,因为频繁接触水和刺激性物质会加重皮肤的损伤,促进真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加重甲周皮肤的病变。
甲床改变
甲床混浊:甲床可能出现混浊的情况,由于真菌在甲床内生长,使得甲床原本的透明状态被破坏,变得混浊不清,透过甲板可以看到甲床呈混浊状。这是灰指甲比较典型的甲床改变之一,年龄较小的儿童,甲床相对较薄,甲床混浊可能更容易被发现;糖尿病患者等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由于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甲床混浊可能发展较快,且容易合并其他感染;长期服用某些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甲床混浊的发生概率可能增加,因为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不利于对抗真菌,从而导致甲床混浊等灰指甲症状的出现。
甲床分离:部分灰指甲患者会出现甲床与甲板分离的现象,即甲板与甲床之间出现空隙,随着病情发展,分离的范围可能逐渐扩大。儿童发生甲床分离时,由于其甲板和甲床的发育情况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注意是否是由其他特殊原因引起,比如外伤等,同时要考虑儿童的依从性,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妊娠期女性出现甲床分离,要考虑到胎儿的情况,治疗药物的选择要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有结缔组织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甲床分离可能与基础疾病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组织代谢等异常有关,需要在治疗灰指甲的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促进甲床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