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肾病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临床有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尿液检包括尿蛋白定量等,血液检有血糖、肾功能指标等,肾脏超声看大小和结构,不典型等情况可肾活检,要考虑小儿年龄因素,综合各项结果明确诊断并采取措施。
一、临床症状观察
小儿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还可能有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幼儿可能因水肿导致体重增加等情况,年长儿可能能表述身体不适等。
二、尿液检查
1.尿蛋白检测
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重要指标,若超过正常范围(小儿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其年龄相关标准,如婴幼儿正常范围与年长儿不同)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而糖尿病肾病时尿蛋白量会逐渐增加。
尿蛋白肌酐比值(ACR):通过测定尿蛋白和肌酐的比值来评估蛋白尿程度,简便易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变化,对于小儿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监测有重要意义。
2.尿沉渣检查:观察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沉渣中红细胞一般无明显增多,若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炎症等情况可能有相应改变,但主要还是关注蛋白尿相关指标。
三、血液检查
1.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监测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至关重要。小儿糖尿病肾病多继发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是导致肾病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和不同时间点的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水平,若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结合临床症状可考虑糖尿病诊断,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往往控制不理想。
2.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Scr):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在小儿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明显时,血肌酐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受损,血肌酐会升高。不同年龄小儿血肌酐正常参考值不同,例如婴儿血肌酐正常范围与儿童不同,需要根据年龄来判断血肌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尿素氮(BUN):尿素氮也与肾功能相关,当肾功能受损时,尿素氮排泄减少,血尿素氮水平升高,但它容易受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其他肾功能指标综合判断。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对于小儿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评估更准确,能更早发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根据不同公式(如基于血肌酐的MDRD公式或CKD-EPI公式等)计算出适合小儿的eGFR值,从而判断肾功能状态。
四、肾脏超声检查
1.肾脏大小: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可能增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脏体积改变。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长、宽、厚等大小指标,小儿不同年龄段肾脏大小有正常范围,若超声发现肾脏大小异常,结合临床情况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2.肾脏结构:超声可观察肾脏的皮质、髓质等结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结构可能出现改变,如肾皮质回声增强等情况,帮助医生了解肾脏的大体结构变化,辅助诊断糖尿病肾病。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
1.适应证: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但小儿肾活检有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如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不典型,或合并其他肾脏疾病需要鉴别诊断时考虑肾活检。
2.病理表现:糖尿病肾病的肾活检病理表现有其特征性,如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增宽等,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理改变,从而确诊糖尿病肾病,并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等,为治疗提供参考,但由于是有创检查,需要谨慎操作。
小儿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脏超声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因素等,不同年龄段小儿各项检查指标的正常范围不同,在诊断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意义,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