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肾病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如尿蛋白、尿红细胞检测)、血液检查(肾功能相关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肾活检,不同检查有各自意义和适用人群,肾活检有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尿液检查
1.尿蛋白检测
意义: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量逐渐增多。通过尿蛋白定量等检测方法可以了解尿中蛋白的排泄情况。例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常用的检测方法,若儿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变相关的蛋白丢失。对于小儿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尿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适用人群:所有确诊为糖尿病的小儿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儿,需要定期监测尿蛋白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迹象。
2.尿红细胞检查
意义: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血尿,通过尿沉渣镜检等方法检测尿红细胞。如果尿中红细胞增多,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肾脏结构或功能的损伤加重等情况。例如,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晚期,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严重,可能会导致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
适用人群:怀疑糖尿病肾病有肾脏损伤加重情况的小儿患者,如出现尿色异常(如发红等)时应进行尿红细胞检查。
二、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
意义: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小儿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明显时,血肌酐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血肌酐会升高。不同年龄段小儿血肌酐的正常参考值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来判断血肌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例如,婴幼儿和年长儿的血肌酐正常范围有差异,通过检测血肌酐可以了解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情况。
适用人群:所有糖尿病小儿患者,定期检测血肌酐有助于评估肾功能状态,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尿素氮
意义:尿素氮也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尿素氮的排泄减少,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小儿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血尿素氮会出现异常升高,通过检测血尿素氮可以辅助判断肾功能情况。
适用人群:糖尿病小儿患者,尤其是怀疑有肾功能损害时应检测血尿素氮。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意义:eGFR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对于小儿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通过公式计算eGFR,能够了解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肾脏功能的损害程度。例如,根据小儿的年龄、血肌酐等指标计算eGFR,若eGFR下降,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可能存在糖尿病肾病。
适用人群:糖尿病小儿患者,定期进行eGFR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监测病情进展。
三、肾脏超声检查
1.检查意义
通过肾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在小儿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可能无明显形态学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可能会出现体积增大等改变。例如,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肾脏的结构,对于判断肾脏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大致情况有帮助。比如,糖尿病肾病导致肾脏间质纤维化等病变时,超声可能会发现肾脏大小、回声等方面的异常。
适用人群:糖尿病小儿患者,尤其是怀疑有肾脏结构改变时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肾病。
四、肾活检(必要时)
1.适用情况
当小儿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不明确,或者需要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时,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例如,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者病情进展不遵循常规糖尿病肾病发展规律的小儿患者,肾活检可以提供病理依据,帮助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肾活检是有创检查,对于小儿患者来说,需要充分评估其风险和获益。在进行肾活检前,要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可能的风险,如出血等。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小儿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确保患儿的安全。小儿患者由于年龄小,在肾活检前后的护理需要特别注意,要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其紧张焦虑,并且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操作,如术后要卧床休息等,以降低肾活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