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心血管系统方面,心律失常因年龄、生活方式、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等致,心力衰竭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心肌梗死病史等致;内分泌系统方面,甲状腺功能亢进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致,低血糖因年龄、生活方式、糖尿病病史等致;神经系统方面,颈椎病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颈部外伤病史等致;其他原因如贫血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等致。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原因更易出现。例如,心房颤动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机制与心房结构改变、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变化等有关,患者可表现为心悸,同时因心率或心律的异常导致心输出量变化,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心律失常。如长期大量饮酒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发生,进而出现心悸头晕症状。
病史: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者,如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可能合并心律失常,引发心悸头晕。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当同时伴有心律失常时,心脏泵血功能进一步受影响,脑供血进一步减少,就会出现相应症状。
心力衰竭:
年龄性别:多见于老年人群,女性在某些心力衰竭的诱因方面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如围生期心肌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多发生在女性妊娠后期或产后。
生活方式:过度劳累、钠盐摄入过多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心力衰竭。例如,摄入过多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心力衰竭病情加重,患者出现心悸(因心脏代偿性心率加快等)、头晕(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
病史: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易发展为心力衰竭,从而出现心悸头晕症状。心肌梗死导致部分心肌坏死,剩余心肌需承担更多工作,逐渐发生重构,心功能下降,引起心悸头晕。
内分泌系统相关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
年龄性别: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压力大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出现心悸(甲状腺激素增多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头晕(代谢亢进致机体需氧增加,脑供血相对不足等多种因素)。
病史:无特殊特定病史直接相关,但自身免疫性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可能有一定影响。
低血糖:
年龄:儿童可能因进食不足等原因发生,老年人由于糖调节功能较差,且可能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若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未按时进食等易发生低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过量使用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血糖过低时,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悸,同时脑供能不足导致头晕。
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易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机制异常,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易出现血糖波动导致低血糖,进而出现心悸头晕。
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颈椎病:
年龄性别: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等因素使颈椎退变,女性在一些特殊姿势或颈部劳损方面可能与男性有不同的累积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低头工作、玩手机等不良姿势是常见诱因。长期低头使颈椎曲度改变,椎间盘退变等,压迫颈部血管神经,当压迫椎动脉时,脑供血减少,可出现心悸(可能与交感神经受刺激等有关)、头晕症状。
病史:无直接特定病史,但既往有颈部外伤等病史者更易发生颈椎病相关症状。颈部外伤可导致颈椎结构改变,增加颈椎病的发病风险,进而出现心悸头晕。
其他原因
贫血:
年龄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如月经过多等)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挑食等可导致贫血。例如,长期挑食的人群易缺乏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引起贫血,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心脏需加快搏动来代偿,出现心悸,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
病史: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者,如胃溃疡患者,可能影响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易发生贫血,进而出现心悸头晕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