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可使用解痉剂(如匹维溴铵、曲美布汀)、止泻剂(如洛哌丁胺、地芬诺酯)、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乳果糖口服溶液)、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进行治疗,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适用及禁忌情况,如匹维溴铵是对胃肠道具高度选择性解痉作用的钙拮抗药,孕妇慎用;洛哌丁胺可控制腹泻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适用于缓解便秘但肠梗阻等患者禁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适用于各年龄阶段患者且安全性较好等。
一、解痉剂
1.匹维溴铵:是一种对胃肠道具有高度选择性解痉作用的钙拮抗药,它通过抑制钙离子流入肠道平滑肌细胞发挥作用,能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排便不适等症状,其作用机制经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动力异常和感觉异常情况,尤其适用于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的疼痛、排便异常和肠道不适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注意孕妇应慎用,因为目前关于孕妇使用匹维溴铵的安全性数据有限,需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2.曲美布汀:可调节胃肠道运动节律,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运动亢进肌群的运动,又能增强运动低下肌群的运动,从而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其临床应用广泛,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二、止泻剂
1.洛哌丁胺:是一种外周作用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通过时间,从而发挥止泻作用。它能有效控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症状,但其作用仅针对胃肠道局部,很少进入血液循环。对于成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使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因为儿童对洛哌丁胺的代谢和耐受情况与成人不同,低龄儿童使用可能会存在潜在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评估后使用。
2.地芬诺酯:为人工合成的哌替啶衍生物,作用于阿片受体,但比哌替啶弱,对肠道作用类似吗啡,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通过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黏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蠕动,同时可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使肠内容物通过延迟,有利于肠液的再吸收,显示较强的止泻作用。不过地芬诺酯长期使用可能会成瘾,所以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一般不作为首选止泻药物,对于成人患者使用时也需谨慎,儿童禁用,因为儿童使用地芬诺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且更容易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三、泻药
1.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通过增加肠道内渗透压,保持肠道内水分,使粪便软化,促进排便,可用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便秘症状。它不被肠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对于患有肠梗阻、肠穿孔等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患者禁用,因为可能会加重病情,在使用前需排除这些禁忌情况。
2.乳果糖口服溶液:在结肠中被消化道细菌分解成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乳果糖口服溶液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症状,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且对于有半乳糖血症的患者禁用,因为乳果糖含有半乳糖成分。
四、微生态调节剂
1.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可补充肠道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缓解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该药物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因为有益菌的补充对不同年龄段的肠道菌群调节都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好,一般无明显禁忌,但对活菌制剂过敏者禁用。
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含有枯草杆菌和肠球菌,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活菌,调整肠道菌群,对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情况,缓解相关症状。适用于各年龄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儿童使用较为常见,因为儿童肠道菌群相对不稳定,补充该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但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