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肾盂肾炎的发生与妊娠生理变化导致的解剖结构因素、细菌感染相关因素及机体免疫力因素有关。妊娠致输尿管扩张、膀胱受压使尿液排空障碍易引发感染;上行感染中肠道细菌移位、个人卫生差可致感染,血行感染相对少见;妊娠致免疫抑制,既往泌尿系统疾病史、基础疾病等使孕妇易受细菌感染患肾盂肾炎。
一、妊娠生理变化导致的解剖结构因素
1.输尿管扩张
女性怀孕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输尿管会出现生理性扩张,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更为明显。一般在妊娠中期,输尿管可增粗、蠕动减弱。这是因为妊娠子宫逐渐增大,会压迫输尿管,使尿液排出不畅。例如,研究发现,妊娠时输尿管的直径可从非妊娠时的约4-5mm增粗到8-10mm左右,这种扩张使得尿液在输尿管内潴留的机会增加,容易引发细菌滋生,进而导致肾盂肾炎。
从年龄因素来看,育龄女性处于妊娠阶段时更容易出现这种解剖结构的变化,而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生殖系统等结构可能会有一定改变,但妊娠本身是主要的触发因素。
2.膀胱受压
随着子宫的增大,妊娠中晚期的子宫会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次数增多。同时,膀胱的位置和形态改变也会影响尿液的排空。孕妇频繁排尿,但每次排尿量可能不多,这就使得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增多为细菌在膀胱内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菌容易逆行向上感染肾盂,引发肾盂肾炎。对于有既往泌尿系统解剖异常病史的孕妇,如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情况,妊娠时膀胱受压导致的尿液排空障碍更容易诱发肾盂肾炎。
二、细菌感染相关因素
1.上行感染
肠道细菌移位:孕妇的肠道细菌可能会发生移位,尤其是在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可能会使肠道位置改变,增加肠道细菌接触尿道的机会。例如,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孕妇肾盂肾炎最常见的病原菌,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可通过尿道上行至膀胱,然后再沿输尿管上行至肾盂。研究表明,约有10%-20%的孕妇存在肠道细菌向尿道周围移行的情况,这与妊娠期间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肠道蠕动和菌群分布改变有关。
个人卫生因素:孕妇如果不注意会阴部卫生,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比如,不经常清洗会阴部,或者使用不清洁的卫生用品等,都可能使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滋生,进而上行感染。对于年轻的孕妇,可能由于卫生知识相对不足,更需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而有既往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状态,对个人卫生的要求更高,否则更容易复发肾盂肾炎。
2.血行感染
虽然血行感染相对少见,但在孕妇中也可能发生。例如,孕妇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一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也可能导致细菌经血行播散至肾脏。不过,血行感染在孕妇肾盂肾炎的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患有糖尿病等,身体抵抗力下降,血行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三、机体免疫力因素
1.妊娠导致的免疫力变化
妊娠期间,孕妇的免疫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状态。这是为了适应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避免母体对胎儿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例如,母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会有所降低,T淋巴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使得孕妇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研究发现,妊娠孕妇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分泌减少,Th2细胞因子分泌相对增加,这种免疫失衡状态不利于机体清除细菌,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包括肾盂肾炎。
从年龄角度看,年轻孕妇的免疫系统相对更具活力,但妊娠带来的免疫抑制效应在年轻孕妇中同样存在;而对于高龄孕妇,本身机体的各项功能包括免疫功能都在逐渐衰退,妊娠期间免疫力下降更为明显,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肾盂肾炎。
2.既往病史对免疫力的影响
如果孕妇既往有泌尿系统疾病病史,如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膀胱炎病史等,那么其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可能已经受到影响。例如,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的孕妇,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妊娠期间更容易再次发生肾盂肾炎。另外,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身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下降,增加了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