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由确定疾病或病因致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患者5%-10%,原发疾病控制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其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不同人群分布有差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不同性别及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患病情况不同;不同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流行情况各异,肾实质性疾病是常见病因,全球范围内多种肾实质性疾病可致高血压,内分泌性疾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一般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不同,嗜铬细胞瘤相对少见,血管性疾病中肾动脉狭窄在老年人常见,主动脉缩窄在儿童继发性高血压中占一定比例。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10%。当原发疾病被治愈或控制后,血压可恢复正常。例如,由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是由于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血压调节失衡;内分泌性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因为肾上腺皮质病变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进而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
1.年龄方面
儿童和青少年中,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为常见。例如先天性肾发育不全、主动脉缩窄等疾病在该人群中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来说,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以肾脏疾病居多,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随着年龄增长到成年后,病因可能会发生变化,肾实质性高血压在成年继发性高血压中仍占一定比例,但内分泌性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的比例也逐渐显现。
老年人中,继发性高血压也有一定比例。老年人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与肾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有关。肾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引起肾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使血压升高。
2.性别方面
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男女比例约为1:2-1:4。这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代谢特点以及一些女性特有的内分泌疾病相关。而在肾动脉狭窄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中,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
3.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盐饮食者,可能会增加肾实质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血压的调节。肥胖人群患继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也较高,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内分泌紊乱,同时肥胖者的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这些因素都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吸烟人群患继发性高血压的概率也可能增加。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影响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进而影响血压。
(二)不同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1.肾实质性疾病
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各种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实质性疾病都可引起高血压。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水钠潴留、RAAS激活等有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肾小球肾炎等肾实质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导致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相应较高。
2.内分泌性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一般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病率约为1%-10%,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比例更高,可达20%左右。其发病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
嗜铬细胞瘤:相对较少见,但在继发性高血压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嗜铬细胞瘤可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在高血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的患病率约为0.1%-0.5%。
3.血管性疾病
肾动脉狭窄: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肾动脉狭窄。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约为5%左右。肾动脉狭窄会引起肾脏缺血,激活RAAS,导致血压升高。而在年轻人中,肾动脉狭窄可能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儿童继发性高血压中占一定比例。主动脉缩窄导致血流通过受阻,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压降低,其在儿童高血压中的患病率约为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