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3期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相关表现;血液系统有贫血;还有乏力、水肿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有基础病史等情况的患者症状表现各有特点且相互影响。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减退
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平衡,体内的毒素不能正常排出,会在体内积聚,这些毒素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例如,毒素堆积可能会干扰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和活性,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得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不愿意进食辅食等;成年患者则是正常饮食量下降。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慢性肾病3期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加重血糖控制的困难,因为进食减少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需要更谨慎地调整饮食计划来维持营养平衡。
2.恶心、呕吐
随着毒素在体内进一步蓄积,胃肠道受到的影响加重,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的应激反应,导致平滑肌痉挛等,从而引发恶心、呕吐。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对毒素的耐受性更差,可能更容易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这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的整体机能。有高血压病史的慢性肾病3期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特别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因为呕吐可能导致脱水,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采取相应的补液等措施来维持内环境稳定。
二、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
1.高血压
肾脏在调节血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病3期时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水钠潴留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从而引起高血压。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高血压对其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相似,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本身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加重高血压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年轻患者如果有慢性肾病3期合并高血压,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波动的情况,因为血压的不稳定可能会加速肾小球硬化等肾脏病变的进展,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发生风险。
2.心力衰竭相关表现
长期的高血压以及肾脏功能不全导致的水钠潴留等情况,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逐渐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如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老年慢性肾病3期患者本身心肺功能可能就有所下降,出现心力衰竭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有吸烟史的慢性肾病3期患者,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使得心脏负担加重,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所以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戒烟,以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进一步损害。
三、血液系统相关症状
1.贫血
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导致慢性肾病3期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不同年龄的患者贫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面色苍白等;成年患者则是面色萎黄、活动后乏力等。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加重贫血症状,因为月经会导致铁等营养物质的丢失,所以需要更加关注铁的补充等情况。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病史的慢性肾病3期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就存在异常,贫血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需要在治疗贫血的同时,兼顾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管理。
四、其他症状
1.乏力
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患者,都会感到身体疲惫,活动耐力下降。生活方式方面,慢性肾病3期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但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来维持肌肉力量和机体功能,不过要避免过度劳累加重乏力症状。有睡眠障碍病史的慢性肾病3期患者,乏力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恢复和能量的储备,需要关注睡眠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改善乏力症状。
2.水肿
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障碍,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出现水肿症状,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儿童患者水肿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等;成年患者可能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下肢水肿加重。对于有肥胖病史的慢性肾病3期患者,水肿可能会被掩盖一部分,但通过测量体重等方式仍可发现异常,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水肿的消退和病情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