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二期属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60-89ml/(min·1.73m2)),肾脏有一定病理改变但相对局限,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同病因病情进展不同,有基础疾病者控制不佳会加速进展,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及时就医采取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慢性肾病二期属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60-89ml/(min·1.73m2)),肾脏有一定病理改变但相对局限,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同病因病情进展不同,有基础疾病者控制不佳会加速进展,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及时就医采取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一、病理及指标情况
1.肾小球滤过率(eGFR)指标
此阶段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eGFR在60-89ml/(min·1.73m2)之间。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轻度下降意味着肾脏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退,但还未到严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的程度。
2.肾脏病理损伤
肾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如肾小球轻度病变等,但一般来说病变相对局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损伤尚处于相对早期的可逆阶段可能性较大(当然也因个体具体病因等因素而异)。比如由一些可逆因素引起的慢性肾病二期,像早期的肾小球肾炎等,如果能及时干预,病情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二、对机体的影响及发展情况
1.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
很多患者在慢性肾病二期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如轻度的乏力等。这是因为肾脏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在早期即使滤过功能有一定下降,机体还能通过其他代偿机制来维持基本的内环境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不严重,因为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可能会逐渐进展。
2.病情进展的可能性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肾病二期,病情进展速度不同。如果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如膜性肾病等,部分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可能会缓慢进展,逐渐发展为更严重的肾病阶段,如慢性肾病三期、四期甚至五期。而如果是由一些可逆因素,像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转为慢性肾病二期,在去除诱因并积极治疗后,病情有可能稳定甚至部分恢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慢性肾病二期时如果血压、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高血压会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加重肾小球损伤;糖尿病会导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
三、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儿童患慢性肾病二期时,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需要特别关注肾脏病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要定期监测生长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因为肾脏病变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情况。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慢性肾病二期的病情严重程度影响不大,但在治疗过程中,女性患者如果处于生育年龄,需要考虑妊娠对肾脏的影响。妊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可能导致慢性肾病二期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在妊娠前需要充分评估病情,并在妊娠过程中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生活方式因素:所有患者都需要注意合理的生活方式。要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一般建议控制在3-5克以内,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增加肾脏负担。还要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但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等)的比例,以满足机体基本营养需求同时减轻肾脏代谢废物的负担。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因为过度劳累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和功能。
病史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以及必要的降糖药物治疗,使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
总之,慢性肾病二期虽然相对早期,但也不能忽视,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