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肾病可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控制及定期体检早期发现三方面入手。健康生活方式上要合理饮食(控制盐分、均衡营养)、适度运动(规律锻炼、避免久坐);疾病预防控制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定期体检要做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早期发现肾病。
一、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肾病
1.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过高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引发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会使盐分摄入超标,应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取。对于儿童来说,其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注意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但要注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同时,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降低肾脏负担。以老年人为例,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减退,更需要通过均衡营养来保护肾脏,比如老年人可适当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摄入,如蓝莓、菠菜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减少肾脏细胞的氧化损伤。
2.适度运动
规律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肾脏的良好灌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可以选择跳绳、踢毽子等趣味性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既可以增强体质,又能促进肾脏健康;中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每周进行3-5次的慢跑或骑自行车运动;老年人则适合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改善肾脏血液循环。
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会使身体代谢减缓,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肾脏负担。无论是工作中还是闲暇时,都应定时起身活动,每坐1小时左右就起身走动5-10分钟,伸展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预防肾病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和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对于患有高血压的孕妇这一特殊人群,更要密切监测血压,因为妊娠高血压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尽量接近正常范围。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来实现血糖的稳定控制。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所以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关键。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按照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运动的配合;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预防感染
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因为链球菌感染等可能会引发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家长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儿童增减衣物,在流感季节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相关的呼吸道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多喝水,勤排尿,避免憋尿。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向上蔓延影响肾脏。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要特别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阴。
三、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肾病
1.常规体检项目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对于有家族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要增加尿常规检查的频率。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测,能够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血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血肌酐水平会升高。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逐渐下降,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肾脏B超检查:肾脏B超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肾脏的占位性病变、结石等问题。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肾脏B超检查,对于有肾脏疾病家族史或出现肾脏相关症状的人群,可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