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有多种症状表现,肢体共济失调有协调运动障碍、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躯干共济失调有站立不稳、步态异常;言语障碍主要是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有眼球震颤;还伴随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同年龄段、病史、生活方式的患者表现各有特点。
一、共济失调相关症状
(一)肢体共济失调表现
1.协调运动障碍:患者会出现动作笨拙且不协调的情况,比如在拿东西时,难以准确把握物品的距离和力度,无法平稳地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在行走时,步态蹒跚,左右摇晃,像喝醉酒一样,这是因为肢体的共济失调导致平衡控制出现问题,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学步阶段就表现出走路不稳,而成年患者则在日常行走中受影响明显。
2.辨距不良:患者对距离的感知出现偏差,比如伸手去触碰某个物体时,常常会过度或不足,不能准确判断与目标的距离。这种情况在进行精细动作时更为明显,例如用手指指鼻试验时,不能准确指到自己的鼻尖,不同性别患者在这方面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中,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更早出现该症状。
3.意向性震颤:当患者有意向地做动作时,会出现不自主的震颤,比如在试图用手拿起杯子喝水时,手部会出现抖动,且随着动作的进行震颤加剧。这种震颤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加重,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共济失调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与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无明显不良生活方式因素),意向性震颤的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由于共济失调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
(二)躯干共济失调表现
1.站立不稳:患者站立时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容易前后或左右摇晃,需要不断调整姿势来维持站立状态。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可能会经常摔倒,影响其日常活动和学习;成年患者在站立时也会感觉不稳定,尤其是在光线较暗或地面不平整的情况下,风险更高。
2.步态异常:除了肢体共济失调导致的步态蹒跚外,躯干共济失调也会使步态进一步异常,表现为行走时步基增宽,即双脚分开的距离增大,以增加稳定性,但效果往往不佳。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导致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与因外伤等其他因素导致共济失调的患者,步态异常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与躯干的平衡控制失调有关。
二、言语障碍症状
(一)构音障碍
患者会出现说话不清的情况,表现为发音含糊,语速快慢不均。例如说话时字音不准,难以清晰表达词汇,这是由于控制言语的肌肉出现共济失调,导致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受到影响。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儿童可能在学习语言阶段受到影响,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成年患者则会影响日常的交流沟通,性别差异在构音障碍的表现上不明显,但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可能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构音障碍出现较早且进展较快。
三、眼球运动障碍症状
(一)眼球震颤
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摆动,包括水平性、垂直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等。眼球震颤会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导致视物模糊等情况。在儿童患者中,可能不易被察觉,但通过专业的眼部检查可以发现;成年患者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因眼球震颤而感到不适,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处于有害环境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共济失调并伴有眼球震颤的患者,与生活方式相对健康但有遗传因素的患者,眼球震颤的表现可能在频率和幅度上有所不同。
四、其他伴随症状
(一)吞咽困难
部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咽喉部的肌肉共济失调,导致吞咽动作不协调。吞咽困难可能会引起进食呛咳,进而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吞咽困难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儿童患者则可能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营养摄入,影响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情况,采取合适的喂养方式,如将食物调整为糊状或软食,以减少呛咳的风险。
(二)认知功能障碍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可能与疾病累及大脑相关区域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受影响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成年患者则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影响,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有家族遗传病史且病情较重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家人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协助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维持和改善,比如通过一些简单的认知训练活动来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