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如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和心脏负荷过重(如压力负荷过重、容量负荷过重);诱因有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最常见)、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一、基本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大量的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例如,有研究显示,约5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明确的冠心病病史。
2.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可引起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或通过免疫反应损伤心肌,导致心肌功能障碍;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长期糖尿病可导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心肌纤维化等,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也可影响心肌代谢,长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血压升高,左心室需要克服增高的阻力进行收缩,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张,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20%-30%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受阻,压力负荷增加,也会引起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
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是常见原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肺部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需要加强收缩来克服增高的阻力,长期可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肺动脉瓣狭窄也会使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
2.容量负荷过重
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主动脉内血液反流至左心室,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左心室血液反流至左心房,也导致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长期可引起左心衰竭。
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血液分流至右心房,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右心室血液反流至右心房,同样使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进而可发展为右心衰竭。
二、诱因
(一)感染
1.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呼吸道后,可加重心脏的负担,并且发热、心率加快等反应也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例如,在冬季,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心力衰竭患者因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的比例较高。
2.其他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诱发心力衰竭。感染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脏功能,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感染引起的发热、代谢亢进等使心脏的负荷增加。
(二)心律失常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可显著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心室率不规则,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据统计,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比窦性心律者高5倍左右;室性心动过速可使心室收缩节律紊乱,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三)血容量增加
如摄入过多钠盐、静脉输液过多过快等,可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的前负荷。例如,一些患者不注意控制盐分摄入,或在治疗过程中静脉补液速度过快,都可能导致血容量增加,诱发心力衰竭发作。
(四)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过度的体力劳动可使心脏负荷明显增加,而情绪激动如暴怒、大喜大悲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诱发心力衰竭。例如,一些老年人在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情绪剧烈波动后,出现心力衰竭加重的情况。
(五)治疗不当
1.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长期使用利尿药物的患者,如果不恰当停用,可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力衰竭。
2.降压药物使用不当:降压药物使用过量导致血压骤降,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六)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如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风湿活动等,可使原有心脏病变加重,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疾病时,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