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方式,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患者需定期到医院通过血管通路治疗;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半透膜,可在家进行。尿毒症透析很有必要,能清除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要维护血管通路、管理饮食;腹膜透析患者要预防腹腔感染、评估透析充分性。
一、尿毒症透析的定义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无法正常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也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尿毒症透析是指通过一定的设备和方法,帮助患者排出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常见的透析方式。
(一)血液透析
1.原理: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中含有的透析液,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会透过半透膜扩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等会扩散到血液中,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一般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的透析中心,通过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等)进行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左右的治疗。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管条件相对特殊,需要更加精细地维护血管通路,并且要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和营养状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透析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2.适用人群:血液透析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尿毒症患者,尤其是一些急性肾衰竭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或者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功能快速恶化需要紧急替代治疗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血液透析需要考虑其心血管等基础疾病的情况,因为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等问题,需要加强对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调整。
(二)腹膜透析
1.原理: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透析液在腹腔内与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会透过腹膜进入透析液,一段时间后将含有废物的透析液排出体外,然后再注入新的透析液。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进行,患者需要掌握操作流程,一般每天需要进行3-4次透析操作。对于儿童患者,腹膜透析需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防止发生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调整透析液的量和浓度等。对于老年患者,腹膜透析相对血液透析来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因为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平稳,但需要注意腹膜功能的变化以及腹腔感染等问题,定期评估腹膜的超滤和溶质转运功能。
二、尿毒症透析的必要性
当患者进入尿毒症阶段,肾脏无法正常工作,体内会积聚大量的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还会出现水钠潴留、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例如,严重的高钾血症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代谢性酸中毒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等。而透析能够有效地清除这些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进行透析治疗,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智力发育可能受到影响等;对于老年患者,及时透析可以维持其基本的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因为尿毒症相关并发症带来的痛苦和对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三、尿毒症透析的注意事项
(一)血液透析患者
1.血管通路维护:对于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要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不能在该肢体测量血压、抽血等。要保持内瘘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注意看护,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到外力碰撞等。
2.饮食管理:需要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根据透析充分性等情况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但要控制量。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如果合并糖尿病还需要注意糖分的摄入控制等。
(二)腹膜透析患者
1.腹腔感染预防:严格遵守腹膜透析操作的无菌原则,每次换液时要洗手,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要注意观察透析液的颜色、性状等,如果出现透析液浑浊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做好无菌操作,并且要关注儿童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等变化。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预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透析充分性评估: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以评估腹膜透析的充分性,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透析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