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采用牛津分型,分为M(系膜细胞增生)、E(内皮细胞增生)、S(节段性病变)、T(肾小管间质病变)、C(细胞性新月体)几个方面,不同分级下症状表现不同,M1级部分患者体检发现尿检异常,儿童可因呼吸道感染出现肉眼血尿;E1级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增加、血压轻度升高;S1级蛋白尿加重、血尿持续、肾功能轻度减退、有乏力等不适;T1级可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持续、肾功能逐渐减退、贫血;C1级肾功能急剧恶化、大量蛋白尿和严重血尿、严重水肿、高血压、消化道症状,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不同分级下有相应影响。
一、IgA肾病的分级
IgA肾病通常采用牛津分型,分为M(系膜细胞增生)、E(内皮细胞增生)、S(节段性病变)、T(肾小管间质病变)、C(细胞性新月体)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级,不同分级下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一)M1级(系膜细胞增生)
一般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如尿潜血、尿蛋白等。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在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出现,血尿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成人患者也可能因感染等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同时可能伴有轻度的蛋白尿,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g以下,但也有部分患者尿蛋白量相对较高。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可能因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血尿等症状;成年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在症状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男性可能在一些职业因素等影响下,如长期劳累等,容易诱发病情波动。
(二)E1级(内皮细胞增生)
一般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水肿,早期多表现为眼睑、颜面等部位的水肿,尤其是晨起时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累及全身。同时,蛋白尿可能较M1级有所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在1-3g左右,血尿情况可能加重,肉眼血尿发作频率可能增加。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轻度升高,尤其是年轻患者,可能因肾性高血压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出现水肿等症状时,需要注意与其他儿童常见疾病相鉴别,如肾病综合征等,但IgA肾病的水肿相对肾病综合征可能较轻。成年患者中,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肾脏负担加重,导致症状加重,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三)S1级(节段性病变)
一般症状:蛋白尿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g,甚至达到大量蛋白尿水平(>3.5g/24h)。血尿可能持续存在,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轻度减退,表现为血肌酐轻度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腰部酸痛等不适,尤其是在劳累后症状可能加重。
年龄与性别影响:老年患者出现节段性病变时,由于肾脏储备功能下降,肾功能减退可能相对更明显,需要更加关注肾功能的变化。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围绝经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等,从而影响病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时考虑激素水平的因素。
(四)T1级(肾小管间质病变)
一般症状:肾小管间质病变会影响肾脏的浓缩功能等,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早期可能只是夜间排尿次数较前增加,随着病情进展,夜尿量也会增多。蛋白尿可能持续存在且量相对稳定,血尿情况可能相对稳定,但肾功能可能逐渐减退,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短等,这是因为肾功能减退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出现夜尿增多时,需要警惕肾脏病变,及时进行相关检查。老年女性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加上肾小管间质病变,贫血可能相对更严重,需要注意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五)C1级(细胞性新月体)
一般症状:患者肾功能会急剧恶化,血肌酐迅速升高,可能在短时间内(数周内)上升至较高水平,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大量蛋白尿和严重血尿是常见表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g,肉眼血尿频繁发作。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水肿,全身性水肿明显,可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同时,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且血压难以控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肾功能衰竭导致毒素潴留引起的。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出现细胞性新月体时,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需要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激素冲击等治疗。成年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孕期,病情急剧恶化可能对母婴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治疗,权衡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