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五期是终末期,有肾小球结构严重破坏、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有肾功能不全相关及糖尿病相关症状,诊断依据包括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有肾脏替代治疗(透析、肾移植)和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纠正紊乱),不同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妊娠期)有相应注意事项,需多学科综合个体化管理。
糖尿病肾病五期是糖尿病肾病的终末期,也称为肾衰竭期或尿毒症期。在这一阶段,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下降,通常低于15ml/(min·1.73m2),肾脏已经无法正常发挥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病理生理改变
肾小球结构严重破坏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前期经过肾小球高滤过、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扩张等阶段,到五期时,肾小球几乎全部硬化,肾脏的固有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正常的肾单位数量大幅减少。
代谢废物潴留
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几乎丧失,体内的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体外,导致在血液中蓄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等。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肾脏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丧失,可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例如,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危及生命;代谢性酸中毒可使患者出现呼吸深快等症状。
临床表现
肾功能不全相关表现
消化系统: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与体内毒素潴留刺激胃肠道有关。
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由于水钠潴留,患者容易出现高血压,而长期高血压及毒素潴留又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血液系统:可表现为贫血,主要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了红细胞的生成。
神经系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表现。
其他伴随症状
患者还可能有糖尿病的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但由于肾功能不全,这些症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不典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病程一般较长,通常超过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
实验室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通过血肌酐等指标计算eGFR,五期时eGFR低于15ml/(min·1.73m2)。
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等,但到五期时,由于大量肾单位硬化,尿蛋白量可能反而减少,但这并不代表病情好转,而是肾脏排泄功能进一步下降的表现。
血生化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血钾、血磷等可能异常。
治疗原则
肾脏替代治疗
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通过机器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来交换清除毒素和水分。对于糖尿病肾病五期的患者,透析治疗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肾移植: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肾移植是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但需要考虑供体来源等问题,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血糖:尽管患者已经进入五期,但仍需要合理控制血糖,可选择胰岛素治疗,以减少高血糖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控制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但在五期时需要密切监测血钾等指标,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补充或调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肾病五期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例如透析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儿童患者
儿童糖尿病肾病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五期情况,治疗更加复杂。在肾脏替代治疗方面,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或肾移植方案。并且,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支持等问题,因为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供给,但又要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五期患者情况特殊,治疗需要兼顾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在透析治疗的选择上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可能需要调整透析方案;在药物使用方面要严格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糖尿病肾病五期是糖尿病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并且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