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6周剖腹产算早产儿,其身体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如呼吸系统易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消化系统易有喂养不耐受等,护理需注意保暖、呼吸及喂养管理,与足月儿在体格发育、器官功能等有对比,对未来健康短期有住院时长、医疗费用等影响,长期可能有神经发育、呼吸系统、生长发育等方面问题。
一、怀孕36周剖腹产是否算早产儿
怀孕36周剖腹产算早产儿。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
二、36周早产儿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身体各系统发育情况
1.呼吸系统
肺部发育相对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可能不足,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表明,胎龄36周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较足月儿明显增高。例如,有临床数据显示,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2%,而36周早产儿可达5%-10%左右。
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也不完善,呼吸节律可能不规整,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
2.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功能较弱,胃肠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表现为呕吐、腹胀等症状。而且,早产儿的胃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在早产儿中可达5%-10%左右。
3.神经系统
脑白质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等脑损伤的风险较足月儿高。有研究发现,36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0%-15%。同时,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还可能影响其远期的神经心理发育,如智力、运动功能等方面可能会较足月儿落后。
(二)护理要点
1.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需要将早产儿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中性温度会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等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体重1500-2000g的早产儿,中性温度在30-32℃左右;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中性温度可能更高。要注意保持早产儿体温稳定在36.5-37.5℃之间,因为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早产儿的代谢和器官功能。
2.呼吸管理
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有无呼吸暂停等。如果发现呼吸暂停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轻弹足底、托背等刺激方法,必要时需要使用呼吸支持设备,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3.喂养管理
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成分,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时要注意喂养的量和速度,开始时喂养量要少,逐渐增加,避免引起喂养不耐受。同时,要注意喂养后的体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三、与足月儿的对比
(一)体格发育
1.体重
足月儿出生体重一般在2500-4000g之间,而36周早产儿体重通常低于2500g,平均体重可能在2000g左右,身体相对较小,皮下脂肪较少。
2.身长
足月儿身长一般在47-53cm之间,36周早产儿身长相对较短,可能在45cm左右,各器官的大小和发育程度都较足月儿小。
(二)器官功能
1.免疫系统
足月儿免疫系统相对较为成熟,从母体获得一定的抗体,而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自身产生抗体的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感染的风险较足月儿高很多。
2.体温调节
足月儿体温调节中枢相对完善,能够较好地适应外界温度变化,而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产热能力不足,散热快,需要更精细的体温管理。
四、对早产儿未来健康的影响
(一)短期影响
1.住院时间
36周早产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观察和治疗较长时间,一般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早产儿的发育情况和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果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会明显延长。
2.医疗费用
由于需要在NICU进行密切监护、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治疗,医疗费用相对较高,可能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二)长期影响
1.神经发育
部分36周早产儿可能会出现远期的神经发育问题,如智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协调障碍等。研究跟踪发现,约有10%-15%的36周早产儿在学龄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异常。
2.呼吸系统
可能会遗留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表现为长期需要吸氧、肺功能受损等,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成年后可能仍然存在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风险。
3.生长发育
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早产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需要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营养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