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有关;继发性包括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药物或中毒过敏、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育龄女多发、糖尿病与病程等相关、过敏性紫癜儿童青少年多发且男略多、淀粉样变老年人多见、多发性骨髓瘤中老年男多、恶性肿瘤可致、代谢综合征与多种代谢异常相关、遗传性肾病青少年发病具遗传倾向等)。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感染: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麻风、梅毒、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病等。其中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常见,儿童感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能引发肾脏病变导致肾病综合征。
病毒感染: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肾病综合征在我国并不少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引起肾脏病变。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感染这些病毒而引发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且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和易感性可能因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
寄生虫感染:见于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其代谢产物或虫体本身作为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损伤肾脏导致肾病综合征。在一些寄生虫流行地区,相应年龄段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不同性别感染后发生肾病综合征的概率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因卫生习惯等因素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药物或中毒、过敏:
药物:如青霉胺、丙磺舒、非甾体抗炎药、利福平、卡托普利等。某些药物可能作为过敏原或通过免疫机制损伤肾脏,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这些药物后都有可能发生相关肾病综合征,但儿童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应避免滥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
中毒:如有机汞、有机金、有机银、蜂蛰、蛇毒等。接触这些中毒物质后,毒素损伤肾脏导致肾病综合征,不同接触这些毒物的人群,如从事相关职业的成年人等可能有较高风险,儿童一般较少接触此类中毒物质,但如果有意外接触情况也需高度重视。
过敏:如花粉、蜂蛰、疫苗接种、蛇毒、抗毒素等。过敏反应引发机体免疫紊乱,损伤肾脏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过敏体质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发生,儿童过敏体质者相对常见,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女性发病概率明显高于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全身多个系统,包括肾脏。在育龄女性中,由于体内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自身免疫紊乱更容易发生,从而导致肾脏受累出现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进而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有关,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较高,男性和女性发病概率无明显差异,但长期高血糖对肾脏的损伤是逐渐累积的过程。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累及肾脏时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接触过敏原等引发过敏性紫癜,男性发病略多可能与某些生理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淀粉样变:可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淀粉样变,老年人多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发生淀粉样变的概率增加,从而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人群由于身体免疫功能等变化,更容易患多发性骨髓瘤,进而损伤肾脏引发肾病综合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理特点及某些危险因素暴露等有关。
恶性肿瘤:如肺、胃、结肠、乳腺、卵巢、甲状腺等肿瘤,肺癌等肿瘤相关的肾损害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都可能发生肿瘤相关的肾病综合征,但肿瘤的发生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肿瘤相关肾病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代谢异常情况,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损伤肾脏,导致肾病综合征。肥胖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存在代谢紊乱,儿童肥胖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同样可能引发代谢相关的肾脏病变,不同性别在肥胖等代谢异常发生上无绝对差异,但肥胖本身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肾脏。
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男性女性均可发病,但遗传方式不同可能导致发病的性别表现有所差异。例如X连锁显性遗传的Alport综合征,女性杂合子可能病情相对较轻,男性患者病情可能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