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需从多方面调养,饮食上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盐分、水分摄入;生活方式要保证充足休息、适度运动、避免感染;病情监测包括血压、尿液定期监测及定期复诊;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各自调养注意事项,以控制病情、保护肾脏及保障健康。
一、饮食调养
1.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来说,轻度肾功能不全者,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d),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占比应达50%以上;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蛋白质摄入量需进一步限制,可选择更低蛋白的食物来源。科学依据是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而优质蛋白能在满足机体需求的同时减少含氮代谢废物产生。例如,一位体重60kg的轻度慢性肾炎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为36-48g,可选择2个鸡蛋、200ml牛奶和100g左右的瘦肉等作为优质蛋白来源。
2.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应控制在3-5g以内。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研究表明,限制盐分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肾脏的水钠负荷。比如,烹饪时少用盐、酱油等含钠调味品,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3.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若尿量正常,每日水分摄入可维持在1500-2000ml;若存在少尿、水肿等情况,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水分摄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因为过多水分摄入会加重水肿,影响肾脏功能。例如,某慢性肾炎患者每日尿量为800ml,那么当日水分摄入量应控制在1300ml左右。
二、生活方式调养
1.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成人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根据自身情况,心率保持在170-年龄的水平)、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休息充足有助于身体恢复,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但过度劳累会加重肾脏负担。比如,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每次20-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
2.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感染。因为感染会诱发肾炎复发或加重病情。例如,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室内通风;保持会阴部清洁,减少泌尿系统感染机会。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
三、病情监测与定期复诊
1.血压监测:每日定时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良好控制血压有助于保护肾脏。一般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例如,患者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测量血压,若发现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尿液监测:定期检测尿常规,观察尿蛋白、红细胞等指标变化。可以自己留取晨尿进行初步检测,若发现尿蛋白增多、出现血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例如,每周留取一次晨尿,通过尿常规试纸等简易方法初步判断尿液情况,若试纸显示异常,需进一步到医院进行尿常规定量等检查。
3.定期复诊:一般每1-3个月复诊一次,复查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通过定期复诊,医生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比如,3个月左右复查一次肾功能,查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药物等治疗措施。
四、特殊人群调养注意事项
1.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饮食调养上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严格控制蛋白质等摄入。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对其病情影响更大。例如,儿童慢性肾炎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要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计算,保证在满足生长需求的同时不加重肾脏负担;要保证充足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2.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在饮食上蛋白质摄入更要严格控制,且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生活方式上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但活动要循序渐进,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病情监测上要更频繁关注血压、肾功能等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例如,老年慢性肾炎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能要进一步降低,可选择麦淀粉等低蛋白主食来补充热量;活动时可以选择在室内缓慢行走等轻度活动方式。
3.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病情变化,月经期间要特别关注尿液情况等。在用药等方面要注意药物对月经等的影响,同时怀孕期女性慢性肾炎患者要格外谨慎,因为怀孕会加重肾脏负担,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进行孕期管理,评估母婴健康风险。例如,月经期间女性慢性肾炎患者要注意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等指标是否有变化,怀孕前要咨询医生病情是否适合怀孕以及怀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