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心脏病在症状表现、辅助检查、病史及诱因上有差异,可据此辨别。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症状多样且与情绪相关,检查多无器质性病变;心脏病因类型不同症状有别,如冠心病有劳力性心绞痛等,检查有相应特异性指标,且有器质性病史及不同诱因,出现心脏不适需及时就医全面检查评估以明确诊断并治疗。
一、症状表现差异
(一)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特点
1.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年龄方面20-50岁较为常见。症状多样且不具特异性,常有心悸,可自觉心跳明显加快、心慌,不过心电图等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的心动过速表现;还会有心前区疼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几分钟或较长时间,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与活动无关,有时在休息时也会发作;此外,还常伴有呼吸困难,自觉空气不足,需深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来缓解。
2.生活方式影响:在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情绪状态下,症状往往会加重,而在放松、转移注意力时可能会有所减轻。
(二)心脏病症状特点
1.不同类型心脏病差异
冠心病:典型症状为劳力性心绞痛,一般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等情况下诱发,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闷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多在3-5分钟内缓解;严重时可出现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疼痛时间超过30分钟,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表现。
心力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早期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还会有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可出现咯血;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如下肢水肿、腹胀、食欲缺乏、肝区疼痛等。
心律失常: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症状不同,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突然感到心悸、胸闷,发作持续时间可长可短;而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会出现头晕、黑矇、乏力等,严重时可导致晕厥。心脏病的症状与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人心脏病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二、辅助检查区别
(一)心脏神经官能症检查情况
1.心电图检查:多数患者心电图可无明显异常,部分可能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但这些改变缺乏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心脏病的依据。
2.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一般无异常改变,可用于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
3.动态心电图(Holter):长时间监测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心电图表现正常,发作时可能记录到短暂的心律失常或ST-T改变,但这些改变与症状发作时间不一定完全对应。
4.其他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检查一般无异常,可排除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二)心脏病检查情况
1.冠心病
心电图:发作时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无症状时心电图可能正常,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发作时的心肌缺血改变。
心脏超声:可观察心室壁运动情况,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程度等。
2.心力衰竭
心脏超声:可测定心脏射血分数(EF值),左心衰竭时EF值降低,还可观察心室腔大小、心室壁厚度等;右心衰竭时可发现右心室扩大等改变。
BNP(脑钠肽)及NT-proBNP: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及NT-proBNP水平升高,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3.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如发作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可清晰显示心律失常的特征,如异位心律的起源、心律的频率等。
动态心电图:能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可捕捉到偶发的心律失常,对于诊断阵发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价值。
三、病史与诱因区别
(一)心脏神经官能症病史与诱因
1.病史:患者多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可能有神经官能症家族史或既往有神经精神方面的疾病史。
2.诱因:明显与情绪因素相关,如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状态,或突然遭受重大精神刺激等。
(二)心脏病病史与诱因
1.病史:有相关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如冠心病患者可能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史;心力衰竭患者可能有既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病史;心律失常患者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史等。
2.诱因:不同类型心脏病诱因不同,冠心病的诱因常为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心力衰竭的诱因多为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妊娠、分娩等;心律失常的诱因可能有饮酒、吸烟、喝浓茶或咖啡、电解质紊乱等。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辅助检查以及病史与诱因等多方面的区别,可以对心脏神经官能症和心脏病进行辨别。如果患者出现心脏相关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