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吐血常见原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溃疡、剧烈呕吐致贲门黏膜撕裂,对孕妇可致贫血、病情进展,对胎儿可致生长受限、缺氧,诊断需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处理要稳定生命体征、针对病因治疗,孕期要定期产检、注意饮食,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孕期生理变化影响:怀孕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及子宫增大等因素可能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流,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若曲张静脉破裂,就会引起吐血症状。这种情况在有肝脏基础疾病(如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等)的孕妇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肝脏疾病会使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二)消化道溃疡
激素与胃酸影响: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改变可能影响胃肠功能,使胃酸分泌增多。若原本就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怀孕后溃疡可能加重,导致溃疡部位出血,从而出现吐血现象。例如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患者,在孕期由于身体内环境改变,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增强,容易引起出血。
(三)剧烈呕吐导致贲门黏膜撕裂
呕吐程度因素:怀孕早期常出现孕吐反应,若孕吐非常剧烈,频繁、用力的呕吐可能导致贲门黏膜撕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吐血。一般在剧烈呕吐后出现少量吐血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孕早期频繁孕吐的孕妇。
二、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一)对孕妇的影响
贫血风险:持续吐血会导致孕妇失血,进而引起贫血。轻度贫血可能使孕妇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贫血则可能影响孕妇的心肺功能,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影响孕妇的凝血功能,导致出血难以止住等情况。
病情进展风险:如果是由于严重疾病(如肝硬化等)导致的吐血,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量大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二)对胎儿的影响
生长发育受限:孕妇长期失血、身体状况不佳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生长环境,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出现胎儿体重偏低等情况。
缺氧风险:孕妇严重贫血等情况可能导致胎盘供血不足,使胎儿在宫内缺氧,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儿窘迫等风险。
三、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监测:医生会首先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了解孕妇的基本状况。如果血压降低、心率加快,提示可能有大量失血情况。
腹部检查:检查孕妇腹部有无压痛、肿块等情况,初步判断消化道等部位是否存在病变。例如消化道溃疡可能在腹部有特定区域的压痛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等,判断贫血的程度。如果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提示失血较多。
凝血功能检查: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情况,对于判断出血原因和后续治疗有一定帮助。例如肝硬化导致的出血可能伴有凝血功能异常。
(三)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溃疡、静脉曲张、贲门黏膜撕裂等病变,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重要方法。在孕期进行胃镜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四、处理原则
(一)稳定生命体征
补液输血:如果孕妇有大量失血情况,首先要进行补液、输血等治疗,补充血容量,维持孕妇的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例如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胶体液等,必要时输入红细胞悬液等。
(二)针对病因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果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需要采取内镜下止血等治疗措施(需在充分评估孕期风险后进行)。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的孕妇,还需要针对肝脏疾病进行综合管理。
消化道溃疡出血:如果是消化道溃疡导致的出血,可根据情况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贲门黏膜撕裂出血:对于贲门黏膜撕裂引起的出血,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抑制胃酸分泌等,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止血。但如果出血持续不止,可能需要考虑内镜下治疗等方法。
五、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一)孕期注意事项
定期产检:孕妇在孕期要严格按照医嘱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尤其是有消化道疾病病史或出现孕吐剧烈等情况的孕妇,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吐血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注意饮食:孕期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的食物等,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孕早期孕吐严重的孕妇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二)出现症状时的应对
及时就医:当孕妇出现吐血症状时,无论吐血量多少,都要立即就医。不要拖延,因为吐血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及时就医可以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孕妇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活动,尽量采取平卧或头偏向一侧的姿势,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等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