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病早期有多种表现,包括尿蛋白异常,如微量白蛋白尿及尿蛋白定量逐渐升高;有水肿表现,如晨起眼睑轻度水肿、下肢踝部水肿;肾功能指标变化,肾小球滤过率早期轻度升高、后期下降,血肌酐早期可能正常;血压轻度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还有腰酸、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关联密切,需综合评估相关指标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
一、尿蛋白异常
1.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性肾病早期常见的表现之一是微量白蛋白尿,这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的早期迹象。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极少,而在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发生改变,导致白蛋白少量漏出。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发现尿中白蛋白排泄量轻度增加,一般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此时肾脏可能已经存在结构和功能的轻微改变,这种变化与高血糖导致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
2.尿蛋白定量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定量可能会逐渐升高,但早期主要以微量白蛋白尿为主,此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在0.15-0.5g左右,相较于正常情况有明显升高,但还未达到临床蛋白尿的显著水平,这一阶段如果能及时干预,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下肢水肿:糖尿病性肾病早期水肿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晨起时眼睑轻度水肿,这是因为夜间平卧时,水分在体内重新分布,加上肾脏对水钠代谢调节功能开始出现异常,导致水分在组织间隙积聚。另外,也可能出现下肢踝部水肿,尤其在活动一天后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下肢静脉回流可能因肾脏水钠潴留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使得液体在下肢组织间隙积聚。水肿的发生与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退、血浆白蛋白水平可能出现的轻度降低(早期肾脏病变影响白蛋白滤过与重吸收平衡)等因素相关。
三、肾功能指标变化
1.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会出现轻度升高,这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肾脏处于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代偿性增加。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下降,但早期可能只是轻度变化。通过检测eGFR可以动态监测肾脏滤过功能的变化,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导致的肾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早期可能出现eGFR较正常人群升高,而随着病情发展,eGFR会逐步下降,当eGFR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进入了临床肾病阶段。
2.血肌酐轻度变化: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一个指标,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肌酐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着病情进展,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时,血肌酐才会逐渐升高。不过在早期,血肌酐的变化可能不显著,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肾脏功能情况。因为血肌酐的生成和排泄受到肌肉量、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单独血肌酐在早期糖尿病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有限,但与尿蛋白、eGFR等指标联合分析则能更好地评估肾脏情况。
四、血压变化
1.血压轻度升高:糖尿病性肾病患者早期常伴有血压轻度升高,这与肾脏病变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有关。肾脏病变使肾脏对钠的排泄功能减退,导致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同时RAAS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升高血压。这种血压升高在早期可能表现为轻度升高,如收缩压在130-140mmHg左右,舒张压在80-90mmHg左右,而且这种血压升高往往与糖尿病本身的代谢紊乱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肾脏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性肾病早期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害肾脏血管,加速肾功能恶化。
五、其他表现
1.肾功能相关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腰酸、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开始出现异常,身体代谢废物排泄、水盐平衡调节等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不适的感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患者可能将其归咎于糖尿病本身的乏力等表现,而没有及时联想到肾脏病变,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水肿、尿蛋白等典型表现,出现腰酸、乏力等症状时也需要警惕糖尿病性肾病的可能。
2.代谢指标关联:糖尿病性肾病早期往往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异常密切相关。患者通常有长期高血糖病史,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肾脏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也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如高脂血症可导致肾小球内脂质沉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等结构,进一步加重肾脏病变。所以在评估糖尿病性肾病早期表现时,需要综合考虑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情况,以及它们与肾脏病变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例如,对于血糖控制不佳、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肾脏相关指标,因为这类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肾病早期病变的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