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过多指妊娠期间羊水量超2000ml,分急慢性。胎儿因素有结构异常、多胎妊娠等,孕妇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自身疾病等。临床表现分急慢性,对母儿有影响。诊断靠超声、血糖检测。处理针对病因,如胎儿结构异常终止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控血糖,对症处理如严重者放羊水、一般处理卧床低盐。特殊人群孕妇高龄、有病史需密切监测,胎儿多胎、结构异常要关注其情况。
一、羊水过多的定义
羊水过多是指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多在数日内急剧增多,慢性者多在数周内缓慢增多。
二、羊水过多的可能原因及相关因素
(一)胎儿因素
1.胎儿结构异常:
消化道畸形是最常见的原因,如食管或十二指肠闭锁,胎儿不能正常吞咽羊水,导致羊水积聚。例如,研究发现约50%的羊水过多与胎儿消化道畸形有关,其中以食管闭锁最为常见,此类胎儿由于无法吞咽羊水,使得羊水产生与吸收失衡,进而引起羊水过多。
神经系统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等,因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胎儿吞咽功能失调,也可引起羊水过多。
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胎儿,也常合并羊水过多。
2.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时,羊水过多的发生率约为单胎妊娠的10倍,以单卵双胎居多,且两个胎儿之间血液循环相互沟通,导致血容量多的胎儿尿量增加,引起羊水过多。
(二)孕妇因素
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时,血糖升高可引起胎儿血糖增高,产生渗透性利尿,胎儿尿量增多,从而导致羊水过多。据统计,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合并羊水过多的发生率约为13%-36%。
2.母体自身疾病:如妊娠合并高血压、严重贫血等,也可能与羊水过多的发生有关。
三、羊水过多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
(一)急性羊水过多
多发生在妊娠20-24周,羊水迅速增多,子宫短期内明显增大,似妊娠足月或双胎妊娠大小,孕妇感腹部胀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出现发绀,孕妇表情痛苦,检查见腹壁皮肤紧绷、发亮,胎位不清,胎心遥远或听不清。
(二)慢性羊水过多
多发生在妊娠晚期,羊水缓慢增多,孕妇多能适应,临床上常无明显不适或仅出现轻微压迫症状,如胸闷、气急,但能忍受。检查见子宫大于妊娠孕周,腹壁皮肤发亮、变薄,触诊时感到子宫张力大,有液体震颤感,胎位不清,胎心遥远或听不清。
羊水过多对母儿均有一定影响,对母体的影响包括增加胎膜早破、早产、胎盘早剥的风险,孕妇产后可能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对胎儿的影响包括增加胎儿窘迫、胎位异常、早产的发生率,胎儿出生后可能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四、羊水过多的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1.测量羊水指数(AFI):以脐水平线和腹白线为标志将子宫直角分成四个象限,测量各象限最大羊水暗区垂直径之和,AFI≥25cm为羊水过多。
2.测量最大羊水暗区垂直深度(AFV):AFV≥8cm为羊水过多。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确羊水过多的程度,还能发现胎儿是否存在结构异常等情况。
(二)孕妇血糖检测
对于怀疑妊娠期糖尿病导致羊水过多的孕妇,需要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以明确孕妇血糖情况。
五、羊水过多的处理措施
(一)针对病因处理
1.胎儿结构异常:如果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存在严重的结构异常,如无法治疗的消化道畸形等,建议及时终止妊娠。可根据孕周及孕妇情况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如孕中期可行引产术,孕晚期可考虑剖宫产等。
2.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羊水过多,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改善羊水过多的情况。
(二)羊水过多的对症处理
1.症状严重的孕妇:
对于急性羊水过多、症状严重的孕妇,可考虑行羊膜腔穿刺放羊水,以缓解症状。放羊水时应注意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防止发生胎盘早剥或早产等并发症。一般一次放羊水不超过1500ml,放羊水后需在腹部放置沙袋加压,防止血压骤降等休克表现。
2.一般处理:
嘱孕妇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压迫症状。同时,指导孕妇低盐饮食,减少羊水的产生。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孕妇方面
高龄孕妇出现羊水过多时,由于高龄妊娠本身存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等风险增加,因此更需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加强超声检查等产前诊断手段的应用,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出现羊水过多时,需要更加严密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情况,因为羊水过多可能加重孕妇的病情,同时要注意预防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胎儿方面
对于多胎妊娠合并羊水过多的胎儿,由于多胎妊娠本身胎儿之间相互影响较大,需要密切监测每个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位等,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胎儿窘迫等情况。
对于存在胎儿结构异常的羊水过多胎儿,要向孕妇及家属充分告知胎儿的病情、预后等情况,让孕妇及家属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