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有全身症状、肾脏相关症状及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力;肾脏相关症状有尿量改变(少尿、无尿或多尿)、尿液性状改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其他系统受累表现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出血倾向)。不同年龄人群各症状表现有差异,需综合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全身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发热可能是由于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免疫反应所致,在感染相关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中较为常见,比如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情况,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作为致热原,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较大,且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所以对于儿童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出现发热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2.寒战
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可伴有寒战,这是因为体温骤升时,机体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产热增加。例如在严重感染导致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中,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可刺激机体出现寒战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自身的应激反应特点,寒战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需重视,及时评估病情。
3.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缺乏精力。这是因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机体代谢废物排泄受阻,内环境紊乱,同时炎症反应也会消耗机体能量等,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不同性别患者乏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老年人群中,本身机体功能减退,乏力症状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需要家人更多的关注和协助,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维持机体的功能状态。
二、肾脏相关症状
1.尿量改变
少尿或无尿: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严重时可出现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这是由于肾小管间质的炎症损伤,影响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例如,炎症细胞浸润等损伤肾小管结构,使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尿量减少。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肾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少尿或无尿出现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及时进行肾功能监测和相关治疗干预。
多尿:也有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多尿,24小时尿量多于2500ml。这可能是因为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受损,虽然肾小球滤过率可能有所下降,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尿液排出增多。不同年龄的患者多尿表现不同,老年患者出现多尿时,可能会增加夜间排尿次数,影响睡眠质量,同时多尿可导致机体脱水等情况,需要注意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尿液性状改变
蛋白尿:尿中可出现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这是因为肾小管间质炎症影响了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屏障功能,使得蛋白质从肾小球滤过或从肾小管漏出增加。一般为轻度至中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3g左右,但也有个别严重情况。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蛋白尿的临床意义相似,但在妊娠女性合并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时,蛋白尿的出现需要更谨慎评估,因为妊娠本身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蛋白尿等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血尿: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表现为尿中红细胞增多,通过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肉眼血尿则表现为尿液颜色发红,如洗肉水样等。血尿的产生是由于炎症损伤了肾脏的血管或肾小管-间质结构,导致红细胞漏出。儿童患者出现血尿时,家长可能会比较紧张,需要向家长解释血尿的可能原因和一般预后情况,同时密切观察血尿的变化情况。
管型尿:可见管型尿,如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管型尿的出现提示肾小管间质有损伤,因为管型是由蛋白质、细胞或其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不同类型的管型对诊断不同病因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有一定帮助,例如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可能会出现特定类型的管型,医生可根据管型的类型等综合判断病情。
三、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由于肾功能受损,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氮等蓄积,刺激胃肠道黏膜,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可能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老年患者本身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需要注意补充营养,可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必要时可通过肠内营养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肾脏疾病导致的腹部神经反射等有关。儿童患者表达腹痛可能不如成人准确,需要通过观察其行为表现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腹痛情况,同时要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导致的腹痛。
2.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由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同时存在炎症等因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和代谢,患者可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贫血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贫血时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关注其生长指标等情况,及时评估贫血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必要时可考虑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等。
出血倾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这与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血管弹性减退等情况,出血倾向可能更易出现严重后果,需要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预防出血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