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由细菌感染引起,大肠埃希菌为常见致病菌,女性、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病,有全身及泌尿系统症状,可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个人卫生、治疗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预防。
一、定义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是尿路感染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急性肾盂肾炎病原菌的80%。细菌可通过上行感染(如女性尿道短宽,性生活、经期等易导致细菌沿尿道上行至肾盂)、血行感染(如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感染)等途径侵入肾脏引发炎症。
其他致病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等也可引起急性肾盂肾炎,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疾病人群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差异,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更复杂。
2.易感因素
女性:女性尿道短(约3-5cm)且直,距离肛门较近,生理结构决定了女性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进而引发急性肾盂肾炎,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性生活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等情况更易发病。
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尿路结石、尿路梗阻(如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等),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引发感染;泌尿系统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畸形等,也会增加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
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机体免疫力低下人群,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急性肾盂肾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更易遭受细菌感染引发肾盂肾炎。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寒战,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在儿童中,急性肾盂肾炎的全身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可表现为突发的高热、精神萎靡等。
寒战:与发热常相伴出现,是由于细菌毒素等物质刺激机体,引起寒战反应。
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不想进食,这是因为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等原因引起。
2.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这是典型的膀胱刺激征,由于炎症刺激膀胱和尿道引起。儿童患者可能表达不清楚,会出现频繁排尿、哭闹不安等表现。
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是由于肾脏肿大,牵拉肾包膜引起。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尿液异常:可出现混浊尿,有时可见血尿,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肾脏和尿路黏膜出血等情况。
四、诊断
1.症状和体征
患者有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伴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结合体检时肾区有叩击痛等体征,提示可能患有急性肾盂肾炎。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等。尿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增多,若见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因为白细胞管型提示炎症位于肾实质。
血常规: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有细菌感染存在。在儿童中,血常规的变化也能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如白细胞明显升高往往提示感染较为严重。
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具有诊断意义;对于症状典型但尿细菌学检查阴性者,需考虑是否为快速生长的细菌感染、已使用抗生素等情况,可进一步做尿涂片镜检找细菌等检查。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有利于机体恢复。儿童患者更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多饮水: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有助于细菌和炎症物质的排出,儿童患者也应鼓励多饮水,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不适。
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但18岁以下青少年一般不首选,因为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等)等。在儿童中,会根据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婴幼儿的急性肾盂肾炎,可能会选用安全性较高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一般疗程为10-14天,要保证足够的疗程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转为慢性肾盂肾炎。
六、预防
1.多饮水、勤排尿:这是简单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包括急性肾盂肾炎的方法。每天保证足够的尿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减少细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鼓励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量的水分,使尿液保持清澈,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经期卫生:女性在经期要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阴,性生活后女性应立即排尿,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3.治疗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对于存在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畸形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尿路结石患者如果结石较大,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解除梗阻,防止尿液引流不畅引发急性肾盂肾炎。
4.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运动,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等,减少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