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了解现病史中不同年龄表现、既往史中肾脏及其他系统疾病史和肾毒性药物使用情况)、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测量血压、检查肾脏相关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看贫血等,肾功能检查看肌酐等,尿常规看外观等,血生化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及必要时的肾活检(明确适应证和禁忌证,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类型)来综合判断病情以指导诊治。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慢性肾衰竭可能有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相关的病史,如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等;青少年可能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相关,如IgA肾病等;成年人则可能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相关的病史发展而来。要询问患者有无水肿,水肿出现的时间、部位、进展情况;有无尿量的改变,如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多尿(24小时尿量多于2500ml)等情况;有无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变化情况。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询问血压控制情况,长期高血压未良好控制可能导致肾损害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询问血糖控制情况,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肾病,逐步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2.既往史
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肾脏疾病史,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史,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肾脏导致狼疮性肾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还要询问既往有无使用肾毒性药物的情况,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二、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
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食欲减退、代谢紊乱等,可能出现消瘦、贫血貌等。儿童患者还需关注生长发育情况,慢性肾衰竭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标准。
测量血压,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会有高血压,不同年龄患者血压正常范围不同,儿童正常血压有相应的年龄-性别标准,成年人收缩压正常范围一般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高血压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且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肾脏相关体征
触摸肾脏,了解肾脏大小,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大小可能有变化,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慢性肾衰竭,双肾可能缩小;而多囊肾患者双肾可增大且可触及多个囊性肿物。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儿童正常血红蛋白值因年龄不同而异,新生儿为170-200g/L,1-4个月为90-140g/L,4-6个月为100-140g/L,6个月-6岁为110-150g/L,6-14岁为120-150g/L;成年人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同时可能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异常,如某些情况下白细胞可能有变化,血小板也可能因病情不同出现增多或减少。
2.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Sc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正常血肌酐值不同,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新生儿44-97μmol/L,婴儿53-97μmol/L,1-3岁53-88μmol/L,3-5岁62-88μmol/L,5-14岁70-106μmol/L;成年人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血尿素氮(BUN):正常儿童血尿素氮为1.8-6.5mmol/L,成年人尿素氮为3.2-7.1mmol/L。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如CKD-EPI公式等,可更准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儿童和成年人的计算公式有所差异,eGFR降低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指标。
3.尿常规
观察尿液的外观,如有无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可呈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尿蛋白定性阳性或定量增加)等。儿童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蛋白质,但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0.15g,若超过则提示异常;正常尿液中红细胞偶见,若增多则为异常。还可观察尿比重,慢性肾衰竭患者尿比重降低且固定,多在1.010-1.012之间,儿童尿比重正常范围也因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006-1.008,婴儿为1.004-1.010等。
4.血生化检查
电解质: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低钙血症(血清钙低于2.2mmol/L)、高磷血症(血清磷高于1.45mmol/L)等。儿童电解质正常范围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要根据年龄具体判断。钙磷代谢紊乱在慢性肾衰竭中较为常见,可导致肾性骨病等并发症。
酸碱平衡: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液pH值低于7.35,碳酸氢根离子降低等,儿童和成年人的酸碱平衡正常范围也有差异,代谢性酸中毒可影响患者的多个系统功能。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儿童和成年人的肾脏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肾脏相对成年人更具特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可能缩小、实质回声增强等。通过超声还可以发现是否有肾脏结石、多囊肾等情况,对于明确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有一定帮助。例如,多囊肾患者超声可发现双肾布满多个囊性无回声区。
2.CT或MRI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的肾脏病变,如肾脏肿瘤、先天性肾脏发育畸形等,CT或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结构信息。在儿童中,CT检查需要考虑辐射剂量的问题,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MRI检查相对无辐射,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有禁忌证。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如是否存在肾脏肿瘤导致的梗阻性肾病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等情况。
五、肾活检(必要时)
1.适应证
当慢性肾衰竭病因不明确时,如怀疑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但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可考虑肾活检。对于儿童患者,若需要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考虑肾活检,但要充分评估肾活检的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对于成年人,若有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血尿等情况伴有慢性肾衰竭的表现,也可考虑肾活检。
2.禁忌证
严重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低于50×10/L)等情况;孤立肾;重度高血压未控制等。儿童肾活检的禁忌证除了上述一般情况外,还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对于不能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但麻醉也有相应风险。肾活检取得的肾组织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肾小球肾炎的具体病理亚型等,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