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因

来源:民福康

心律失常的病因多样,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变(如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药物及毒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感染因素等,不同病因对不同人群影响各异,如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出生后易现心律失常,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易发生且病情重等。

一、心脏结构异常相关病因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发病机制:胚胎发育时期心脏结构形成出现异常,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结构缺陷,会导致心脏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引发心律失常。胎儿时期的环境因素(如母亲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等)、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参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从而成为心律失常的潜在病因。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会使心脏的正常电传导和机械收缩功能受到干扰,出生后就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相关表现,如心率过快或过慢等。而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心脏长期处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也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且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

(二)瓣膜性心脏病

1.发病机制: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会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使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左心房、左心室等部位压力改变,影响心肌的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瓣膜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肥厚等也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传导系统,引发心律失常。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女性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中可能相对更易受累,患病后随着病情发展,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心律失常。中青年患者可能因瓣膜病变导致心脏负荷增加,逐渐出现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储备下降,瓣膜性心脏病引起心律失常的情况更为常见,且心律失常可能加重心功能不全,形成恶性循环。

二、心肌病变相关病因

(一)心肌病

1.扩张型心肌病

发病机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例如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心肌炎症,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引发心律失常。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相对多见。不同人群中,遗传因素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病风险更高,发病后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样,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2.肥厚型心肌病

发病机制:多为遗传因素引起,心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肥厚,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心室充盈受限,同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和中青年较为常见。在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中,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等,剧烈运动等情况下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需要特别关注。

(二)缺血性心肌病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受损,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从而引发心律失常。例如心肌梗死是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病因,心肌梗死后瘢痕组织形成,破坏了心脏正常的电传导,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的人群,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并导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缺血性心肌病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且病情可能逐渐加重。

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相关病因

(一)低钾血症

1.发病机制:钾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厌食)、钾丢失过多(如严重腹泻、呕吐、大量应用利尿剂等)或钾分布异常(如碱中毒时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等原因导致血钾降低。血钾降低会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电位稳定性,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如果存在长期腹泻等情况容易出现低钾血症,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胃肠功能减退、肾脏功能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钾代谢紊乱,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低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时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二)高钾血症

1.发病机制:钾摄入过多(如大量输入含钾溶液)、钾排出减少(如肾功能不全)或钾分布异常(如酸中毒时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等导致血钾升高。高钾血症会使心肌细胞膜的兴奋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心肌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等心律失常表现。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是高钾血症的高危人群,儿童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发生。不同人群中,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的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对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的耐受性更差,可能迅速出现严重的心脏事件。

(三)酸碱平衡紊乱

1.发病机制:酸中毒或碱中毒均可影响心肌的电活动。例如严重酸中毒时,氢离子浓度升高,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和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碱中毒时,可能引起血钾降低等电解质紊乱相关的心律失常,同时自身酸碱平衡的异常也直接干扰心肌的电传导和收缩功能。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因不同病因出现酸碱平衡紊乱,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儿童在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容易出现酸中毒,导致心律失常;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下降,在患有肺部疾病等导致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时,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且病情变化较为复杂。

四、药物及毒素相关病因

(一)药物因素

1.抗心律失常药物: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即所谓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例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等),在抑制异位起搏点的同时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传导系统,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出现。不同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出现药物相关的心律失常。

2.其他药物: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可能引发的心律失常风险,例如儿童使用某些抗菌药物时,要警惕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二)毒素因素

1.植物毒素:如乌头碱存在于一些有毒植物中,误食后会作用于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不同人群中,儿童由于好奇心强,误食有毒植物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成年人如果在工作或生活中接触到有毒植物相关毒素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2.动物毒素:某些毒蛇咬伤后,蛇毒中的毒素可作用于心脏,引起心律失常。不同人群被毒蛇咬伤的风险不同,户外活动较多的人群(如登山爱好者等)在蛇类活动区域更容易发生,儿童如果进入蛇类栖息地也有一定风险,被咬伤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后果较为严重。

五、其他因素相关病因

(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发病机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可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况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增加心肌的兴奋性和自律性,引发心律失常;而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可能使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也可能干扰心脏的正常电活动。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中青年人群由于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心律失常。儿童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环境中,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心律失常,但相对成人来说,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二)感染因素

1.发病机制:病毒、细菌等感染可累及心脏,引起心肌炎症(如病毒性心肌炎),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坏死,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从而引发心律失常。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心肌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是病毒感染相关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在感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也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恢复相对困难。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从而引起的心跳不规则、心跳速度过快或者过慢等症状的总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由于其发生机制不同,所以抗性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目前有5大类抗心律失常药比较常用,第一类是奎尼丁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房颤、反扑、复律。因为此药的副作用比较多,目前已经很少用了。另一种是利多卡因,它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仅在室性心律失常,如心梗或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窦性心率失常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就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咖啡等引起,病理性如发热、甲亢、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另外,本身窦房结的病变引起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会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大约有30%~40%发生心房颤动,左心房压力增高和容量负荷的变化以及风湿性炎症引起的左心房壁纤维化,改变了左心房的电生理特性,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病理基础。急性发生的心房颤动,可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并且诱发心理衰竭,二尖
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电活动异常,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心肌的机械运动,从而导致心脏的泵血异常。正常心电活动是在0期初级,需要钠通道快速内流。1期快速复级初期,钾通道快速外流。二期平台期钾离子外流的同时有钙离子Na+的内流达到平衡。三期是快速复极末期,钾离子外流,钙通道失活。四期要叫舒张期。利多卡因是一类钠
什么是心律失常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最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异常,叫心律失常。多见的病因包括各种器质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或内分泌系统紊乱、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等,也可以见于健康者。在临床中将心律失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而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又分为窦性心
心律失常可以跑步运动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不是可以跑步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是不是影响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病情是不是稳定。如果病情相对稳定,而且不是一些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心律失常,那这个病人是可以正常运动的,而且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反而会预防心律失常再次出现。如果病人目前是频发的房早或者室早,存在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就不建议患
阵发性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阵发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包括多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和由于患者心跳突然急剧加快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阵发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律绝对规则,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突发突止,这种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阵发性发作,会让患者突然感觉到一些病症,而且这些病症也会突然消失。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发作时常会有心悸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表现出心脏骤停。室颤往往发生在心源性猝死之前,往往由原发病造成,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不及时除颤,将有生命危险。其它风险性高的心律失常还有房颤,房颤,容易表现出栓子脱落的并发症,一旦表现出容易引发脑梗,心梗,下肢动脉鼻塞等疾病,同样可以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第一位的就是心肌缺血,我们称之为冠心病。冠心病本身因为心肌的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脏的传导系统发生异常,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缓慢性的心律失常以及快速性的心律失常,这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心功能的衰竭,如果发生了心率的衰竭,心脏也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第一,快速心律失常中的阵发性室上速,主要由于病人的心脏中存在先天性特殊的传导系统而存在。阵发性室上速在发作时,可经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发作终止,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不能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也不能对阵发性室上速进行根治。可采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将病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人在一生当中,每人都可能会出现早搏,当扪其脉搏出现不自主的突然停跳或者加快一次跳动,这就是早搏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无论是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都有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的发作。在
心律失常能治好吗
徐新娜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否能治好,需要根据病因来判断。比如病人病因是心肌缺血,如果将缺血改善,心律失常很有可能逐渐恢复,甚至完全治愈。如果有电解质紊乱,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心律失常也是可以根治性治疗。如果是先天性心律失常,可以使用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治愈率达到90%以上,在内科疾病里少有能够治愈疾病。当然,也有些心律失常可能没办法完全根治,比如心肌病
什么是心律失常
陈策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正常人心跳都是由窦房结引起,即心跳司令部,所以每一块心肌都具有自律性,当窦房结功能出现一些问题或者其他部位心肌出现自律性增加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比如偶发房性期前收缩,也叫房早或者偶发室性期前收缩,这种也叫室早。可能是由于患者工作压力大、喝浓茶、咖啡、情绪激动或者着凉、感冒等因素所致。同时还有一些相应影响,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分为房性、室性。通常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心脏的传导异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通过起搏器来治疗的,属于慢性心律失常。如果要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快速性的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治疗。还有一些比较轻的,比如说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性早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咋回事?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做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后,如果心理失常的状况没有得到缓解,有可能是非常顽固的心律失常,通过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也无法达到根治。因为本身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并不是100%,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复发率。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定时定量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心律失常患者存在哪些治疗认识上误区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治疗上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患者认为心律失常是不需治疗的,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不规律的跳动,长时间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以及全身脏器带来的供血不足。另外,心理失常的患者认为可以吃药的,不需要手术的治疗,这样理解是错误的,通过手术的根治能够更快速解决心律失常,使患者达到根治的目的。
免费咨询